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資治通鑑卷086



資治通鑑 卷第八十六
  晉紀八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盡著雍執徐(戊辰),凡四年。

  孝惠皇帝下

永興二年(乙丑、紀元二八二二年)漢王劉淵元熙二年、成都王李雄建興二年
 □夏,四月,丙子,〔「丙子」二字原無,據晉書 惠帝紀補。〕張方羊后〔「復」字原無,據嚴衍 資治通鑑補卷八十六補。〕
 □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遣其養子求救於外。詣司空以太宰新與東連和,不肯出兵。乃與故殿中人楊篇詐稱命,迎羊后金墉城。入宮,以后令發兵討張方,奉迎大駕。事起倉猝,百官初皆從之;俄知其詐,相與誅請遣御史宣詔喻令降。不奉詔。先是城中不知長沙厲王皇甫商已死,獲御史騶人,問曰:「我弟將兵來,欲至未?」騶人曰:「已為河間王所害。」失色,立殺騶人。於是城中知無外救,共殺以降。馮翊太守張輔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豐元侯 王戎薨于
 張輔秦州,殺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隴西太守韓稚勒兵擊軍敗,死。涼州司馬楊胤言於張軌曰:「韓稚擅殺刺史,明公杖鉞一方,不可以不討。」從之,遣中督護氾瑗率眾二萬討降。未幾,鮮卑 若羅拔能涼州遣司馬宋配擊之,斬拔能,俘十餘萬口,威名大振。
 漢王 東嬴公 復乞師於拓跋猗衛操助之。率輕騎數千救,斬綦毋豚考異曰:後魏書 桓帝紀劉淵傳,皆云「南走蒲子」。按 載記無走蒲子事,下云「自離石黎亭」,蓋後魏書夸誕妄言耳。〉詔假大單于,加操右將軍。甲申,卒,子普根代立。
 東海中尉劉洽張方劫遷車駕,勸司空起兵討之。秋,七月,傳檄東征、鎮、州、郡云:「欲糾率義旅,奉迎天子,還復舊都。」東平王 聞之,懼;長史王脩曰:「東海,宗室重望;今興義兵,公宜舉徐州以授之,則免於難,且有克讓之美矣。」從之。乃以司空領徐州都督,自為兗州刺史;詔即遣使者劉虔授之。是時,兄弟並據方任,於是范陽王 王浚等共推為盟主,輒選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 既廢,北人多憐之。故將公師藩等自稱將軍,起兵於,眾至數萬。初,上黨 武鄉 石勒,有膽力,善騎射。大饑,建威將軍閻粹東嬴公 執諸東,賣充軍實。亦被掠,賣為茌平師懽奴,奇其狀貌而免之。家鄰於馬牧,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為群盜。及公師藩起,率數百騎赴之。始命為姓,為名。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史,轉前,攻平昌公 甚懼;范陽王 遣其將苟晞,與廣平太守譙國 丁紹共擊,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八月庚申朔,無辛丑,當是七月事。〕
 □司空琅邪王 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王導為司馬,委以軍事。考異曰:導傳曰:「元帝下邳,請為安東司馬。」按元帝時為平東,及徙揚州,乃為安東耳。或者「平」字誤為「安」,或後為安東司馬,故但云司馬。〉率甲卒三萬,西屯蕭縣范陽王 屯于滎陽注:「,即許昌。」〕承制以豫州刺史劉喬冀州刺史,以范陽王 豫州刺史;九月,〔「九月」二字原無,據晉書 惠帝紀補。〕非天子命,發兵拒之。劉琨為司馬,劉蕃北護軍,劉輿潁川太守。上尚書,列輿兄弟罪惡,因引兵攻,遣其長子將兵拒蕭縣靈壁兵不能進。東平王 兗州,徵求不已,郡縣不堪命。范陽王 苟晞兗州,徙都督青州不受命,背東諸侯,與劉喬合。
 □太宰東兵起,甚懼。以公師藩成都王 起兵,壬子〔「壬子」原作「壬午」,據晉書 惠帝紀改。〕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給兵千人;以盧志魏郡太守,隨,欲以撫安之。又遣建武將軍呂朗洛陽
  發詔,令東海王 等各就國,等不從。會得劉喬上事,冬,十月,丙子,下詔稱:「劉輿迫脅范陽王 ,造搆凶逆。其令鎮南大將軍劉弘、平南將軍彭城王 、征東大將軍劉準,各勒所統,與劉喬力;以張方為大都督,統精卒十萬,與呂朗共會許昌,誅輿兄弟。」宣帝弟子穆王 之孫也。考異曰:劉喬傳「釋」作「繹」。帝紀宗室傳皆作「釋」,蓋喬傳誤。帝紀:「八月,車騎大將軍劉弘逐平南將軍彭城王 。」釋傳及眾書皆無之。弘傳但云彭城前東奔有不善之言。按晉室純臣,劉喬范陽搆難,猶以書和解之,以安天下,尊王室。受王命鎮,而肯更自逐之乎!據此詔,令共討劉輿,疑無事。帝紀必誤。丁丑,使成都王 領將軍樓褒等,前車騎將軍石超領北中郎將王闡等據河橋,為劉喬繼援;進鎮東將軍,假節。
  劉弘及司空書,欲使之解怨釋兵,同獎王室,皆不聽。又上表曰:「自頃兵戈紛亂,猜禍鋒生,疑隙搆於群王,災難延于宗子。今夕為忠,明旦為逆,翩其反而,互為戎首。載籍以來,骨肉之禍未有如今者也,臣竊悲之!今邊陲無備豫之儲,中華有杼軸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萬一四夷乘虛為變,此亦猛虎交自效於卞莊者矣。臣以為宜速發明詔詔等,令兩釋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後,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時太宰方拒關東,倚為助,不納其言。
  乘虛襲,破之。劉琨將兵救,不及,遂與兄輿范陽王 俱奔河北父母為所執。劉弘張方殘暴,知必敗,乃遣參軍劉盤為督護,率諸軍受司空節度。
  時天下大亂,專督,威行南服。謀事有成者,則曰「某人之功」,如有負敗,則曰「老子之罪」。每有興發,手書守相,叮嚀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於十部從事。」前廣漢太守辛冉以縱橫之事,怒,斬之。
 □有星孛于北斗。
 □平昌公 遣將軍宋胄河橋
 十一月,立節將軍周權,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立羊后洛陽何喬,殺之,復廢羊后。太宰矯詔,以羊后屢為奸人所立,遣尚書田淑敕留臺賜后死。詔書累至,司隸校尉劉暾等上奏,固執以為:「羊庶人門戶殘破,廢放空宮,門禁峻密,無緣得與奸人搆亂,眾無愚智,皆謂其冤。今殺一枯窮之人,而令天下傷慘,何益於治!」怒,遣呂朗考異曰:暾傳云:「陳顏呂朗率騎五千收。」按匹夫,安用五千騎!蓋時在敕使收耳。說者欲大其事,故云耳。〉青州,依高密王 。然羊后亦以是得免。
 □十二月,呂朗等東屯滎陽成都王 進據洛陽
 劉琨冀州刺史太原 溫羨,使讓位於范陽王 冀州,遣幽州乞師於王浚以突騎資之,考異曰:琨傳云:「得突騎八百人。」按劉喬傳云:「率突騎五千濟。」疑八百太少,或因下東海王之數,〔「文」原作「又」,據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五注改。〕致有此誤。今闕疑。〉王闡上,殺之。遂與引兵濟,斬石超滎陽劉喬考城引退。及督護田徽東擊東平王 廩丘走還國。引兵東迎,擊劉祐敗死,眾遂潰,平氏考異曰:帝紀云:「南陽。」按地理志南陽平氏縣武帝南陽義陽郡,有西平氏縣今檢前漢書 地理志平氏縣南陽郡晉書 地理志平氏縣義陽郡平氏之上有厥西縣沈約 宋書 地理志南義陽太守領厥西平氏二縣。且曰:厥西令,二漢無;晉太康地志義陽。以此証之,蓋後人傳寫晉書者,誤以厥西之「西」字聯平氏而書之。其實 義陽平氏,即 南陽平氏也。帝紀所謂「南陽」,以古郡大界書之也。劉昫曰: 申州 義陽縣 南陽郡 平氏縣義陽鄉唐州桐柏平氏二縣,皆 南陽 平氏縣地。〔「今檢前漢書地理志」句以下原作「或者南陽有東平氏而非縣歟」,據胡三省注改。〕始得其父母。〔此句原無,據晉書 劉琨傳補。〕司空進屯陽武王浚遣其將祁弘率突騎鮮卑烏桓先驅。
 初,陳敏既克石冰,自謂勇略無敵,有割據東之志。其父怒曰:「滅我門者,必此兒也!」遂以憂卒。以喪去職。司空為右將軍、前鋒都督。劉祐所敗,請東歸收兵,遂據歷陽叛。吳王常侍甘卓,棄官東歸,考異曰:卓傳云:「州舉秀才,為吳王常侍。討石冰,以功賜爵都亭侯。東海王 引為參軍,出補離狐令。棄官東歸,遇陳敏。」敏傳云:「吳王常侍甘卓至。」按為常侍,不應討石冰;為離狐令,不應自至。今從敏傳。〉歷陽為子女,使假稱皇太弟令,拜揚州刺史。〔「為」字原無,據通鑑體例補。〕使弟及別將錢端等南略江州,弟東略諸郡,江州刺史應邈揚州刺史劉機丹楊太守王曠皆棄官走。
  遂據有江東,以顧榮為右將軍,賀循丹楊內史,安豐太守,凡江東豪傑、名士,咸加收禮,為將軍、郡守者四十餘人;或有老疾,就加秩命。循詐為狂疾,得免;乃以丹楊內史。亦稱疾,不之郡。疑諸名士終不為己用,欲盡誅之。曰:「中國喪亂,胡夷內侮,觀今日之勢,不能復振,百姓將無遺種。南雖經石冰之亂,人物尚全,常憂無之主有以存之。今將軍神武不世,勳效已著,帶甲數萬,舳艫山積,若能委信君子,使各得盡懷,散蔕芥之嫌,塞讒諂之口,則上方數州,可傳檄而定;不然,終不濟也。」乃止。命僚佐推己為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楚公,加九錫,列上尚書,稱被中詔,自,奉迎鑾駕。
  太宰張光順陽內史〔「內史」原作「太守」,按此時順陽為國,非為郡,據改。〕率步騎五千詣荊州劉弘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 應詹督水軍以繼之。
  同郡,又同歲舉吏。隨郡內史扈懷言於曰:「居大郡,統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曰:「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無是也。」聞之,遣子及兄子以自固,引為參軍,資而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匹夫之交,尚不負心,況大丈夫乎!」
  陳恢荊州刺史,寇武昌前鋒督護以禦之。以運船為戰艦,或以為不可。曰:「用官船擊官賊,何為不可!」戰,屢破之;又與皮初張光苗光共破錢端長岐
  南陽太守衛展曰:「張光,太宰腹心,公既與東海,宜斬以明向背。」曰:「宰輔得失,豈張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為也。」乃表殊勳,乞加遷擢。
 □是歲,離石大饑,漢王 徙屯黎亭,就邸閣穀;留太尉離石,使大司農卜豫運糧以給之。
光熙元年(丙寅、紀元二八二三年)漢王劉淵元熙三年、成武帝晏平元年
 □春,正月,戊子朔,日有食之。〔據劉次沅 諸史天象記錄考証,此日食中原不可見。〕
 初,太弟中庶子蘭陵 繆播有寵於司空從弟右衛率,太宰前妃之弟也。之起兵,遣長安,令奉帝還,約與為伯。素信重兄弟,即欲從之。張方自以罪重,恐為誅首,謂曰:「今據形勝之地,國富兵強,奉天子以號令,誰敢不從,奈何拱手受制於人!」乃止。及劉喬敗,懼,欲罷兵,與山東和解,恐張方不從,猶豫未決。
  素與長安富人郅輔親善,以為帳下督。參軍河間 畢垣,嘗為所侮,因說曰:「張方久屯霸上,聞東兵盛,盤桓不進,宜防其未萌。其親信郅輔具知其謀。」繆播繆胤復說:「宜急斬以謝,東可不勞而定。」使人召迎說曰:「張方欲反,人謂卿知之。王若問卿,何辭以對?」驚曰:「實不聞反,為之奈何?」曰:「王若問卿,但言爾爾;不然,必不免禍。」入,問之曰:「張方反,卿知之乎?」曰:「爾。」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爾。」於是使送書於,因殺之。既昵於,持刀而入,守閣者不疑。火下發函,斬其頭。還報,安定太守。送頭於司空以請和;不許。
  宋胄河橋樓褒西走。平昌公 遣前鋒督護馮嵩宋胄洛陽成都王 西奔長安,至華陰,聞已與山東和親,留不敢進。呂朗滎陽劉琨張方首示之,遂降。甲子,〔正月戊子朔,無甲子,疑為甲午。〕司空祁弘宋胄司馬纂鮮卑西迎車駕,以周馥為司隸校尉、假節,都督諸軍,屯澠池
 三月,劉柏根反,眾以萬數,自稱惤公王彌率家僮從之,柏根為長史,從父弟為東中郎將。柏根臨淄青州都督高密王 使劉暾將兵拒之;兵敗,奔洛陽走保聊城王浚遣將討柏根,斬之。王彌亡入長廣山為群盜。
 寧州頻歲饑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苓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遂圍州城。李毅疾病,救援路絕,乃上疏言:「不能式遏寇虐,坐待殄斃。若不垂矜恤,乞降大使,及臣尚存,加臣重辟;若臣已死,陳尸為戮。」朝廷不報。積數年,子往省之,未至,卒。,明達有父風,眾推寧州事。獎勵戰士,嬰城固守。城中糧盡,炙鼠拔草而食之。伺稍怠,輒出兵掩擊,破之。考異曰:懷帝紀:「永嘉元年五月,建寧郡 攻陷寧州,死者三千餘人。」李雄載記云:「南夷 李毅固守不降,建寧 使討之。病卒,城陷,殺壯士三千餘人,送婦女千口於成都。」王遜傳云:「李毅卒,城中奉女固守經年。」華陽國志卒年月及女守城事,今從之。〉
 □范長生成都成都王 門迎,執版,拜為丞相,尊之曰范賢
 夏,四月,己巳,司空引兵屯。初,太宰以為張方死,東方兵必可解。既而東方兵聞死,爭入悔之,乃斬郅輔,遣弘農太守彭隨北地太守刁默將兵拒祁弘等於。五月,壬辰,等擊,大破之。遂西入,又敗馬瞻郭偉霸水單馬逃入太白山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殺二萬餘人,百官奔散,入山中,拾橡實食之。己亥,等奉帝乘牛車東還。以太弟太保梁柳為鎮西將軍,守關中。六月,丙辰朔,帝至洛陽,復羊后考異曰:后傳曰:「張方首至洛陽,即日復后位。」按傳首已久,不至今日。今從帝紀。〉辛未,大赦,改元光熙〔「光熙」二字原無,今補其年號。〕
 □馬瞻等入長安,殺梁柳,與始平太守梁邁共迎太宰南山弘農太守裴廙秦國內史賈龕安定太守賈疋等起兵擊,斬馬瞻梁邁之曾孫也。司空遣督護麋晃將兵擊考異曰:牽秀傳云:「密遣使就東海王 求迎,遣將麋晃等迎。」今從顒傳。〉使平北將軍牽秀馮翊長史楊騰,詐稱命,使罷兵,遂殺關中皆服於保城而已。
 成都王 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曰晏平,國號大成考異曰: 帝紀三十國晉春秋,皆云:「永興二年六月,即帝位。」華陽國志:「光熙元年,即帝位。」後魏書 序紀李雄傳,皆云「昭帝十二年,稱帝。」即光熙元年也。十六國春秋鈔:「晏平元年六月,即帝位。」十六國春秋目錄年號,建興二,晏平五,與華陽國志同,今從之。諸書,改元晏平,無大武年號;唯 載記改元大武,無晏平年號。按國號大成魏書 雄傳云:「稱帝,號大成,改年晏平。」故三十國春秋誤云「改年大成」,載記轉寫,誤為「大武」。今從諸書去「大武」之號。〉追尊父景皇帝,廟號始祖;尊羅氏曰皇太后。〔「母羅氏」原作「王太后」,今改之。〕范長生為天地太師;考異曰:華陽國志:「尊長生曰四時八節天地太師。」今從 載記。〉復其部曲,皆不豫徵稅。諸將恃恩,互爭班位,尚書令閻式上疏,請考故事,立百官制度;從之。
 □秋,七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八月,以司空為太傅,錄尚書事;范陽王 為司空,鎮考異曰:虓傳云「為司徒」,今從帝紀。〉平昌公 為鎮東大將軍,鎮許昌王浚為驃騎大將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領幽州刺史。以吏部郎潁川 庾敳為軍諮祭酒,前太弟中庶子胡母輔之為從事中郎,黃門侍郎河南 郭象為主簿,鴻臚丞阮脩為行參軍,謝鯤為掾。輔之樂安 光逸亦辟之。等皆尚虛玄,不以世務嬰心,縱酒放誕;殖貨無厭;薄行,好招權;皆以其名重於世,故辟之。
 □祁弘之入也,成都王 武關新野。會新城元公 劉弘卒,司馬郭勱作亂,欲迎為主;治中順陽 郭舒以討,斬之。詔南中郎將劉陶北渡,奔朝歌,收故將士,得數百人,欲赴公師藩,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執之,送范陽王 不忍殺而幽之。公師藩白馬南渡兗州刺史苟晞討斬之。
 □進東嬴公 爵為東燕王平昌公 南陽王
 冬,十月,范陽王 薨。長史劉輿成都王 素為人所附,祕不發喪,偽令人為臺使稱詔,夜,賜死,殺其二子。官屬先皆逃散,唯盧志隨從,至死不怠,收而殯之。太傅為軍諮祭酒。
  將召劉輿,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汙人。」及至,疏之。輿密視天下兵簿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之形,皆默識之。時軍國多事,每會議,自長史潘滔以下,莫知所對,輿應機辨畫,傾膝酬接,即以為左長史,軍國之務,悉以委之。輿遣其弟,以為北面之重;刺史,以東燕王 為車騎將軍、都督鄴城諸軍事,鎮
 十一月,己巳,夜,帝食中毒,庚午,崩于顯陽殿羊后自以於太弟為嫂,恐不得為太后,將立清河王 。侍中華混諫曰:「太弟在東宮已久,民望素定,今日寧可易乎!」即露版馳召太傅,召太弟入宮。后已召至尚書閤,疑變,託疾而返。癸酉,太弟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惠皇后,居弘訓宮;追尊母王才人曰皇太后;立妃梁氏為皇后。
  懷帝始遵舊制,於東堂聽政。每至宴會,輒與群官論眾務,考經籍。黃門侍郎傅宣嘆曰:「今日復見武帝之世矣!」
 □十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太傅以詔書徵河間王 為司徒,乃就徵。南陽王 遣其將梁臣邀之於新安,車上扼殺之,殺其三子。考異曰:三十國晉春秋云「東海王 」,今從顒傳。〉
 □辛丑,以中書監溫羨為左光祿大夫,領司徒;尚書左僕射王衍為司空。
 □己酉,葬惠帝太陽陵
 劉琨上黨東燕王 即自井陘東下。時饑饉,數為寇所掠,郡縣莫能自保。州將田甄任祉祁濟李惲薄盛等及吏民萬餘人,悉隨就穀冀州,號為「乞活」,所餘之戶不滿二萬;寇賊縱橫,道路斷塞。募兵上黨,得五百人,轉而前。至晉陽,府寺焚毀,邑野蕭條,撫循勞徠,流民稍集。

  孝懷皇帝上

永嘉元年(丁卯、紀元二八二四年)漢王劉淵元熙四年、成武帝晏平二年
 □春,正月,癸丑,大赦,改元永嘉〔「永嘉」二字原無,今補其年號。〕
 □吏部郎周穆,太傅之姑子也,與其妹夫御史中丞諸葛玫曰:「主上之為太弟,張方意也。清河王本太子,公宜立之。」不許。重言之,怒,斬之。
 □二月,東萊 王彌二州,〔「東萊」二字原無,據晉書 懷帝紀補。〕自稱征東大將軍,攻殺二千石。太傅以公車令東萊 鞠羨為本郡太守,以討擊殺之。
 陳敏刑政無章,不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為患;顧榮等憂之。廬江內史華譚等書曰:「陳敏盜據,命危朝露。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節叛逆之黨,不亦羞乎!吳武烈父子皆以英傑之才,繼承大業。今以陳敏凶狡,七弟頑冗,欲躡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猶當未許也。皇輿東返,俊彥盈朝,將舉六師以清建業,諸賢何顏復見中州之士耶!」等素有圖之心,及得書,甚慚,密遣使報征東大將軍劉準,使發兵臨,己為內應,翦髮為信。揚州刺史劉機等出歷陽
  使其弟廣武將軍將兵數萬屯烏江歷陽太守牛渚顧榮等有貳心,勸殺之,不從。考異曰:敏傳云:「弟勸殺。」按晉春秋:「臨死謂曰:『我卿!』」〔「負」原作「貝」,據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六注改。〕已先死。今從晉春秋。〉
  司馬錢廣同郡人也,密使,因宣言州下已殺,敢動者誅三族。勒兵朱雀橋南;甘卓,堅甲精兵盡委之。顧榮慮之疑之,故往就曰:「卿當四出鎮衛,豈得就我耶!」乃出,與共說甘卓曰:「若東之事可濟,當共成之。然卿觀茲事勢,當有濟理否?既常才,政令反覆,計無所定,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西諸軍函首送,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此萬世之辱也!」遂詐稱疾,迎女,斷朱雀〔「朱雀」二字原無。胡三省注:「橋,即朱雀橋也。」此據注補。〕收船南岸,與及前松滋侯丹楊 紀瞻共攻
  自率萬餘人討,軍人隔水語眾曰:「本所以戮力陳公者,正以顧丹楊周安豐耳;今皆異矣,汝等何為!」眾狐疑未決,以白羽扇麾之,眾皆潰去。單騎北走,追獲之於江乘,嘆曰:「諸人誤我,以至今日!」謂弟曰:「我負卿,卿不負我!」遂斬建業,夷三族。於是會稽等郡盡殺諸弟。
  時平東將軍周馥劉準壽春。三月,己未,〔「己未」下原有「朔」字,按三月辛亥朔,己未為九日,今刪「朔」字。〕首至京師。詔徵顧榮為侍中,紀瞻為尚書郎。太傅為參軍,陸玩為掾。之從弟也。等至徐州,聞北方愈亂,疑不進,徐州刺史裴盾書曰:「若等顧望,以軍禮發遣!」等懼,逃歸。之兄子,妃兄也。
 西陽夷江夏,太守楊珉請督將議之。諸將爭獻方略,騎督朱伺獨不言。曰:「朱將軍何以不言?」曰:「諸人以舌擊賊,唯以力耳。」又問:「將軍前後擊賊,何以常勝?」曰:「兩敵共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善之。
 □詔追復楊太后尊號;丁卯,改葬之,謚曰武悼
 □庚午,立清河王 豫章王 為皇太子。辛未,大赦。
 □帝親覽大政,留心庶事;太傅不悅,固求出藩。庚辰,出鎮許昌
 □以高密王 為征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南陽王 為征西大將軍,都督四州諸軍事,鎮長安東燕王 新蔡王,都督二州諸軍事,仍鎮
 公師藩既死,汲桑逃還苑中,更聚眾劫掠郡縣,自稱大將軍,聲言為成都王報仇;以石勒為前驅,所向輒克,署掃虜將軍,遂進攻。時中府庫空竭,而新蔡武哀王 資用甚饒。性吝嗇,無所振惠,臨急,乃賜將士米各數升,帛各丈尺,以是人不為用。夏,五月,大破魏郡太守馮嵩,長驅入輕騎出奔,為李豐所殺。成都王 棺,載之車中,每事啟而後行。遂燒宮,火旬日不滅;殺士民萬餘人,大掠而去。濟自延津,南擊兗州。太傅大懼,使苟晞及將軍王讚等討之。
 □秦州流民鄧定訇氐等據成固,寇掠漢中梁州刺史張殷巴西太守張燕討之。鄧定等飢窘,詐降於,且賂之,為之緩師。密遣訇氐求救於遣太尉、司徒、司空將兵二萬救,與戰,大破之,張殷漢中太守杜孟治棄城走。積十餘日,等引還,盡徙漢中民於漢中句方白落率吏民還守南鄭
 □石勒苟晞等相持於平原陽平間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秋,七月,己酉朔,太傅官渡,為聲援。
 □己未,以琅邪王 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 南諸軍事,假節,鎮建業考異曰:元帝紀曰:「東海王 之收兵下邳,以帝都督揚州西迎大駕,留帝居守。永嘉初,用王導計,始鎮建業。」按既都督揚州,不當猶鎮下邳。又懷帝紀,明言「七月己未,都督揚州,鎮建業」,今從之。〉
 □八月,己卯朔,苟晞汲桑東武陽,大破之。退保清淵
 □分荊州江州廣州郡為湘州〔「廣州十郡」原作「八郡」,據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三國兩晉南朝卷第四編西晉諸州郡縣沿革考異曰:帝紀:「八郡為湘州。」按晉志云「帝分荊州衡陽長沙湘東零陵邵陽桂陽廣州始安始興臨賀九郡,置湘州」,宋志云「分荊州長沙衡陽湘東邵陵零陵營陽建昌江州桂陽八郡,立湘州」,自相抵牾。今檢之,衡陽長沙湘東零陵邵陽五郡屬荊州無誤,宋志曰「建昌郡晉惠帝 元康九年,分長沙東北下雋諸縣立」,晉志缺;又曰「營陽太守,左分零陵立」,則愍帝以前無營陽。又桂陽郡宋志曰「晉惠帝 元康元年度江州」,則晉志「邵陽」下闕「江州之」三字。始安始興臨賀三郡屬廣州無誤,所分者三州十郡,非二州八郡也。
 九月,戊申,琅邪王 建業以安東司馬王導為謀主,推心親信,每事諮焉。名論素輕,人不附,居久之,士大夫莫有至者,患之。會出觀禊,使乘肩舉,具威儀,與諸名勝皆騎從,紀瞻顧榮等見之驚異,相率拜於道左。因說曰:「顧榮賀循,此土之望,宜引之以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乃使躬造,二人皆應命而至。考異曰:導傳曰:「元帝建康,居月餘,士庶莫有至者。會從兄來朝,謂之曰:『琅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觀禊,皆騎從。」王敦傳:「東海王 繆播後,乃以揚州刺史,其後徵拜尚書,不就。」:「錢璯劉聰洛陽,不敢進,乃謀反。時王敦遷尚書,與俱西,欲殺奔告元帝。」懷帝紀:「永嘉元年七月,琅邪王 建業。三年三月,殺繆播。四年二月,錢璯反。」是時建業已三年矣,安得言月餘!又名論雖輕,安有為都督數年而士庶莫有至者!陳敏江東,猶首用以收人望;佐,豈得待數年然後薦之乎!然則導傳所云,難以盡信,今刪去語及名而已。〉吳國內史;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軍府政事,皆與之謀議。又以紀瞻為軍祭酒,〔「諮」字原無,據嚴衍 資治通鑑補卷八十六補。〕卞壼為從事中郎,為倉曹屬,琅邪 劉超為舍人,張闓魯國 孔衍為參軍。之子;之曾孫也。王導:「謙以接士,儉以足用,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故東歸心焉。初至,頗以酒廢事;以為言。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絕。
 苟晞追擊汲桑,破其八壘,死者萬餘人。石勒收餘眾,將奔冀州刺史丁紹邀之於赤橋,又破之。奔馬牧,樂平。太傅許昌,加苟晞撫軍將軍、都督諸軍事,丁紹寧北將軍,監冀州諸軍事,皆假節。
  屢破強寇,威名甚盛,善治繁劇,用法嚴峻。其從母依之,奉養甚厚。從母子求為將,不許,曰:「吾不以王法貸人,將無後悔耶!」固求之,乃以為督護;後犯法,杖節斬之,從母叩頭救之,不聽。既而素服哭之曰:「殺卿者,兗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將也。」
 部大馮莫突等,擁眾數千,壁于上黨石勒往從之,因說等曰:「劉單于舉兵擊,部大拒而不從,自度終能獨立乎?」曰:「不能。」曰:「然則安可不早有所屬!今部落皆已受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等以為然。冬,十月,等隨單騎歸漢王 親漢王莫突為都督部大,以為輔將軍、平晉王,以統之。
  烏桓 張伏利度有眾二千,壁于樂平屢招,不能致。偽獲罪於,往奔伏利度伏利度喜,結為兄弟,使率諸寇掠,所向無前,諸畏服。知眾心之附己,乃因會執伏利度,謂諸曰:「今起大事,我與伏利度誰堪為主?」諸咸推於是釋伏利度,率其眾歸山東征討諸軍事,以伏利度之眾配之。
 □十一月,戊申,日有食之。〔「戊申」下原有「朔」字,見下文考異。據劉次沅 諸史天象記錄考証,此日食中原不可見。〕考異曰:帝紀天文志云「戊申朔」。按長曆,十一月丁未朔,戊申為二日,宋志亦無「朔」字,今去「朔」字。〉
 □甲寅,以尚書右僕射和郁為征北將軍,鎮
 □乙亥,以王衍為司徒。說太傅曰:「朝廷危亂,當賴方伯,宜得文武兼資以任之。」乃以弟荊州都督,族弟青州刺史,考異曰:晉春秋:「王衍言於太傅,以王澄荊州揚州,據以為形援,從之。於是同發,餞之。」敦傳,自青州入為中書監,東海王 繆播後,始出為揚州死在永嘉三年三月,此年許昌,不在,故以晉書為定。〉語之曰:「荊州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為三窟矣。」至鎮,以郭舒為別駕,委以府事。日夜縱酒,不親庶務,雖寇戎交急,不以為懷。常切諫,以為宜愛民養兵,保全州境,不從。
 □十二月,戊寅,乞活田甄田蘭薄盛等起兵,為新蔡王 報讎,斬汲桑樂陵。棄成都王 棺於故井中,故臣收葬之。
 □甲午,以前太傅劉寔為太尉,以老固辭不許。庚子,以光祿大夫高光為尚書令。
 □前北軍中候呂雍、度支校尉陳顏等,謀立清河王 為太子;事覺,太傅矯詔囚金墉城
 初,太傅苟晞親善,引升堂,結為兄弟。司馬潘滔曰:「兗州衝要,魏武以之創業。苟晞有大志,非純臣也,久令處之,則患生心腹矣。若遷于青州,厚其名號,必悅。公自牧兗州,經緯諸夏,藩衛本朝,此所謂為之於未亂者也。」以為然。癸卯,自為丞相,領兗州牧,都督諸軍事。以為征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領青州刺史,封東平郡公由是有隙。
  青州,以嚴刻立威,日行斬戮,州人謂之「屠伯」。頓丘太守魏植為流民所逼,眾五六萬,大掠兗州出屯無鹽以討之。以弟青州,刑殺更甚於,破之。
  初,陽平 劉靈,少貧賤,力制奔牛,走及奔馬,時人雖異之,莫能舉也。撫膺嘆曰:「天乎,何當亂也!」及公師藩起,自稱將軍,寇掠。會王彌苟純所敗,亦為王讚所敗,遂俱遣使降考異曰:彌傳曰:「洛陽,敗於七里澗,乃與其黨劉靈謀歸。」按十六國春秋王讚所逐,苟純所敗,乃謀降。今年春,已在所,五月,乃如平陽。然則二人先降已久矣,彌傳誤也。〉鎮東大將軍、二州牧、都督緣海諸軍事,〔「為」字原無,據通鑑體例補。〕東萊公;以為平北將軍。
 □李釗寧州,州人奉領州事。治中毛孟京師,求刺史,累上奏,不見省。曰:「君亡親喪,幽閉窮城,萬里訴哀,精誠無感,生不如死!」欲自刎,朝廷憐之,以魏興太守王遜寧州刺史,考異曰:華陽國志廣漢太守王遜寧州。按時廣漢已為李雄所陷。今從遜傳。〉仍詔交州出兵救李釗交州刺史吾彥遣其子將兵救之。
 □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
 □拓跋祿官卒,弟猗盧總攝三部,與通好。〔此段原與上段連文,據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六分為二段。〕
永嘉二年(戊辰、紀元二八二五年)漢光文帝永鳳元年、成武帝晏平三年
 □春,正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據劉次沅 諸史天象記錄考証,此月無日食。〕考異曰:晉書 帝紀天文志云「丙子朔」。誤,今從宋書 五行志。〉〔「宋書五行志」原作「長曆」,今改之。〕
 □丁未,大赦。
 □漢王 遣撫軍將軍等十將南據太行,輔將軍石勒等十將東下考異曰:石勒載記曰:「元海使劉聰壺關,命率所統七千為前鋒都督。劉琨遣護軍黃秀等救壺關白田,殺之,遂陷壺關。」事在明年。今從十六國春秋。〉
 □二月,辛卯,太傅清河王
 □庚子,石勒常山王浚擊破之。
 □涼州刺史張軌病風,口不能言,使其子攝州事。隴西內史晉昌 張越涼州大族,欲逐而代之,與其兄酒泉太守西平太守曹祛考異曰:晉春秋作「曹祗」,今從張軌傳。〉謀遣使詣長安南陽王 ,稱廢疾,請以秦州刺史賈龕代之。將受之,其兄讓曰:「張涼州一時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乃止。上疏,更請刺史,未報;遂移檄廢,以軍司杜耽攝州事,使為刺史。
  ,欲避位,歸老宜陽。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蹋折檄,排閤入言曰:「晉室多故,明公撫寧西夏張鎮兄弟敢肆凶逆,當鳴誅之。」遂出,戒嚴。會長子京師還,乃以為中督護,將兵討。遣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先往說,為陳利害,流涕曰:「人誤我!」乃詣歸罪。南擊曹祛,走之。
  朝廷得疏,以侍中袁瑜涼州刺史。治中楊澹馳詣長安考異曰:晉春秋作「張澹」,今從張軌傳。〉割耳盤上,訴之被誣。南陽王 表請停武威太守張琠考異曰:前涼錄作「陳琠」,今從張軌傳。〉亦上表留;詔依所表,且命誅曹祛於是命率步騎三萬討,斬之。張越涼州乃定。
 □三月,太傅許昌徙鎮鄄城
 王彌收集亡散,兵復大振。分遣諸將攻掠四州,所過攻陷郡縣,多殺守令,有眾數萬;苟晞與之連戰,不能克。夏,四月,丁亥,許昌
  太傅遣司馬王斌率甲士五千人京師〔「入」字原無,據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六補。校:「叢刊本無入』字,百衲本同,本末同。然東海王越傳有之,有『入』字是也,本脫,不可盡從本。」〕張軌亦遣督護北宮純將兵衛京師。五月,入自轘轅,敗官軍于北,京師大震,宮城門晝閉。壬戌,洛陽,屯于津陽門。詔以王衍都督征討諸軍事。甲子,王斌等出戰,北宮純募勇士百餘人突陣,兵大敗。乙丑,建春門而東,遣左衛將軍王秉追之,戰于七里澗,又敗之。
  走渡,與王桑軹關平陽漢王 遣侍中兼御史大夫郊迎,令曰:「孤親行將軍之館,拂席洗爵,敬待將軍。」及至,拜司隸校尉,加侍中、特進;以為散騎侍郎。
 □北宮純等與 劉聰戰於河東,敗之。〔此段原與下段連文,據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六分為二段。〕
 □詔封張軌西平郡公〔「為」字原無,據通鑑體例補。〕辭不受。時州郡之使,莫有至者,獨遣使貢獻,歲時不絕。
 □秋,七月,甲辰,漢王 平陽,太守宋抽棄郡走,河東太守路述戰死;徙都蒲子考異曰:劉琨 答太傅府書曰:「潛遣使驛離間其部落,遂怖懼,南奔蒲子,雜虜歸降,萬有餘落。」琨傳亦然。按時弱,豈因畏而徙都!蓋為自大之辭,史因承以為實耳。〉上郡 鮮卑 陸逐延單徵並降於考異曰:載記作「酋大單于」。按當時戎狄酋長,皆謂之「大」。,即光文單后之父。「于」衍字也。〉
 □八月,丁亥,太傅鄄城徙屯濮陽;未幾,又徙屯滎陽
 □九月, 王彌石勒和郁棄城走。詔豫州刺史裴憲白馬以拒,車騎將軍王堪東燕以拒,平北將軍曹武大陽以備蒲子之子也。
 冬,十月,甲戌,漢王 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鳳。十一月,以其子為大將軍,為車騎大將軍,族子為龍驤大將軍。
 壬寅,刺史劉琨使上黨太守劉惇鮮卑壺關鎮東將軍綦毋達戰敗亡歸。
 □丙午,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司馬、領丞相、右賢王 卒。
 石勒劉靈率眾三萬寇魏郡汲郡頓丘,百姓望風降附者五十餘壘;皆假壘主將軍、都尉印綬,簡其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己酉,魏郡太守王粹三臺,殺之。
 □十二月,辛未朔,大赦。
 □乙亥,以大將軍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后父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以親疏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功伐悉封郡縣公侯。
 □尚書令楊褒卒。考異曰:載記云「丞相楊褒」,今從晉春秋。〉好直言,初得,用度不足,諸將有以獻金銀得官者,諫曰:「陛下設官爵,當網羅天下英豪,何有以官買金耶!」謝之。嘗醉,推中書令杖太官令,進曰:「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安有天子而為酗也!」慚而止。
 □平寇將軍李鳳晉壽,屢寇漢中漢中民東走 。詔以張光梁州刺史。荊州寇盜不禁,詔起劉璠順陽內史〔「內史」原作「刺史」」,據晉書 劉弘傳胡三省 資治通鑑音注卷八十六改。〕間翕然歸之。

沒有留言:

高句麗年號

 從好太王建元永樂開始,至寶藏王共10王,其中長壽王及安原王至少有3個年號,平原王至少有2個年號,因此保守估計高句麗最少使用15個以上的年號。 好太王,391-412在位 永樂391-412 22 長壽王,412-491在位 □□413-? 延壽451-? 建興472-? 文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