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資治通鑑前紀卷013



資治通鑑前紀 卷第十三
  周紀十 起上章攝提格(庚寅),盡柔兆敦牂(丙午),凡十七年。〔原作「資治通鑑外紀,卷第七,周紀五,起上章攝提格,盡重光大荒落,凡五十二年」,今恢復此書初名,並分為四卷,以靈王十七年以前為一卷,靈王十八年以後為一卷,景王元年至十三年為一卷,景王十四年以後為一卷。〕

  靈王

元年(庚寅、紀元一九四七年)魯襄公二年、齊靈公十一年、晉悼公三年、秦景公六年、楚共王二十年、宋平公五年、衛獻公六年、陳成公二十八年、蔡景侯二十一年、曹成公七年、鄭成公十四年、燕武公三年、吳壽夢十五年、杞桓公六十六年
 □春,
 □人使正輿子夙沙衛以索馬牛,皆百匹,師乃還。〔此段原作「齊伐萊」,據左傳 襄公二年補。〕
 □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于。公曰:「楚君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秋,七月,庚辰,鄭成公薨,考異曰:云六月,云七月。按杜預曰:「庚辰,七月九日。書六月,誤。」說是,今從。〉太子僖公 髡頑立。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諸大夫欲從子駟曰:「官命未改。」〔以上二段原作「秋,七月,庚辰,鄭成公薨,太子僖公髡頑立。晉侵鄭」,據左傳 襄公二年補。〕
 □是月, 荀罃 華元 仲孫蔑 孫林父人、人會于曰:「請城虎牢以逼。」曰:「善。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小邾之不至,皆故也。寡君之憂不唯將復于寡君,而請於,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冬,復會于 崔杼小邾之大夫皆會。遂城虎牢人乃成。
 □ 公子申為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逼子重子辛人殺之。〔以上三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二年補。〕
二年(辛卯、紀元一九四八年)魯襄公三年、齊靈公十二年、晉悼公四年、秦景公七年、楚共王二十一年、宋平公六年、衛獻公七年、陳成公二十九年、蔡景侯二十二年、曹成公八年、鄭僖公元年、燕武公四年、吳壽夢十六年、杞桓公六十七年
 □春, 子重,克鳩茲,至于衡山使鄧廖率甲以侵人要而擊之,獲鄧廖子重歸,既飲至三日,,取,良邑也。鄧廖,亦之良也。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而卒。〔此段原作「春,楚伐吳,克鳩茲,至于衡山。吳伐楚,取駕」,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
 □夏,四月,壬戌,晉悼公魯襄公盟于長樗〔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三年補。〕
 □服故,且欲修好,將合諸侯。使告于齊侯欲勿許,而難為不協,乃盟於外。〔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
 □ 祁奚辭軍尉,悼公問:「孰可?」解狐,公曰:「非子之讎耶?」對曰:「君問可,非問讎也。」遂舉解狐,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可也。」公曰:「非子之子耶?」對曰:「君問可,非問子也。」時佐羊舌職死矣,公曰:「孰可以代之?」對曰:「也可。」於是公使為軍尉,羊舌赤佐之。歿平公之身,軍無秕政。〔此段原作「晉祁奚辭軍尉,悼公問:『孰可?』對曰:『臣之子午,有直質而無流心,非義不變,非上不舉。若臨大事,可賢於臣。』公使午為軍尉,軍無秕政」,據左傳 襄公三年、新序 雜事一國語 晉語七改。〕
 □六月,單子宋公魯侯衛侯鄭伯莒子邾子世子。己未,〔以上十八字原作「諸侯」,據春秋經 襄公三年改。〕盟于雞澤吳子不至。〔以上四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
   子辛為令尹,侵欲於小國,陳成公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祖父告于諸侯。秋,諸侯之大夫及 袁僑盟。〔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
 □悼公揚干亂行,中軍司馬魏絳斬其僕。公怒,羊舌赤曰:「寡人屬諸侯。魏絳戮寡人之弟,何辱如之?必殺魏絳!」對曰:「無貳志,事君不避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言終,魏絳至,授僕人書,將伏劍。士魴張老交止之。讀書曰:〔「公怒」以下七十字原作「而謂公曰」,據左傳 襄公三年、國語 晉語七改。〕「臣誅于揚干,不忘其死。君不悅,請死之。」公曰:「寡人之言,兄弟之親也;子之誅,〔「寡人之言」以下十二字原無,據國語 晉語七補。「親」原作「禮」,據左傳 襄公三年改。〕軍旅之事也。」公於是布命結援,修好申盟而還。
  令狐文子卒,使張老為卿,辭曰:「智仁勇學,臣不如魏絳。若在卿位,外內必平。雞丘會,其官不犯而辭順,不可不賞也。」五命而固辭,乃使為司馬。趙武將新軍,魏絳佐之。
 □司馬公子何忌〔此段原作「秋,楚侵陳」,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秋」字移至前文「楚子辛為令尹」段中。
 □許靈公,不會于雞澤冬, 知武子率師〔此段原作「冬,晉伐許」,據左傳 襄公三年補。
三年(壬辰、紀元一九四八年)魯襄公四年、齊靈公十三年、晉悼公五年、秦景公八年、楚共王二十二年、宋平公七年、衛獻公八年、陳成公三十年、蔡景侯二十三年、曹成公九年、鄭僖公二年、燕武公五年、吳壽夢十七年、杞桓公六十八年
 □春,師為叛故,猶在繁陽〔以上二句十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四年補。三月,陳成公薨,子哀公 立。將伐,聞乃止。人不聽命。夏,
 □人使而侵伐之。〔此句十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四年補。冬,十月,〔「十月」二字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四年補。姓,子爵。
 □魯襄公聽政。晉侯享公,公請屬晉侯許之。〔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四年補。
 □無終子 嘉父使孟樂魏絳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晉悼公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魏絳曰:「諸侯新服,新來和,將觀於我。我德,則睦;否,則攜貳。勞師於戎,而,必弗能救,是棄也。諸華必叛。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戎狄薦居,貴貨易土,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君其圖之!」公悅,使魏絳盟諸戎。修民事,田以時,於是遂伯。〔此段原作「晉悼公譽達于戎,無終子嘉父因魏絳請和諸戎,於是遂伯」,據左傳 襄公四年、國語 晉語七補。
 □ 臧紇,敗於狐駘〔「臧紇」二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四年補。
四年(癸巳、紀元一九五O年)魯襄公五年、齊靈公十四年、晉悼公六年、秦景公九年、楚共王二十三年、宋平公八年、衛獻公九年、陳哀公元年、蔡景侯二十四年、曹成公十年、鄭僖公三年、燕武公六年、吳壽夢十八年、杞桓公六十九年
 □夏,四月, 晏弱東陽,而遂圍。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六年補。
 □吳子使壽越,辭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人將為之合諸侯,使先會善道,且告會期。〔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五年補。
 □秋,大雩。
 □人討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侵欲焉。」乃殺子辛,以子囊為令尹。九月,丙午,晉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世子人、人盟于 范宣子曰:「我喪矣!人討貳而立子囊,必改行,而疾討近於,民朝夕急,能無往乎?有,非吾事也;無之,而後可。」冬,諸侯戍子囊。十一月,甲午,諸侯會于城棣〔此段原作「冬,楚伐陳。十一月,甲午,諸侯救陳」,據春秋經左傳 襄公五年補。
 □ 子服它季文子曰:「子相二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以子為愛,且不華國!」文子曰:「德榮為國華,吾觀國人,食麄而衣惡者多。」文子以告其父仲孫蔑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馬餼不過莠。〔「稂」原作「狼,據國語 魯語上改。文子聞之曰:「過而能改,民之上也。」使為上大夫。十二月,辛未,季文子卒。〔以上九字原無,春秋經 襄公五年補。
  君子曰:季文子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五年補。
五年(甲午、紀元一九五一年)魯襄公六年、齊靈公十五年、晉悼公七年、秦景公十年、楚共王二十四年、宋平公九年、衛獻公十年、陳哀公二年、蔡景侯二十五年、曹成公十一年、鄭僖公四年、燕武公七年、吳壽夢十九年、杞桓公七十年
 □春,三月,壬午,〔「三月壬午」四字原無,春秋經 襄公六年補。杞桓公薨,子孝公 立。考異曰:史記 世家桓公七十年薨。按春秋 成公二十三年薨,是桓公二十四年即位,至六年桓公薨,則桓公在位七十年,世家作「十七」,仍世本之誤。自古諸侯享國之久,未有如杞桓公者也。〉
 □ 華弱樂轡少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子蕩怒,以弓梏華弱于朝。平公見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難以勝矣。」遂逐華弱。司城子罕曰:「同罪異罰,非刑也。專戮于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蕩子蕩子罕之門,曰:「幾日而不我從!」子罕善之如初。〔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六年補。
 □乙未, 王湫率師及正輿子人軍師,師大敗之。丁未,入共公浮柔〔「共公浮柔奔棠」六字原繫於後文十一月「齊滅萊」之後左傳 襄公六年移至三月。吳柱 萊共公之名非「浮柔」考辨左傳中謚名不同出之例,辨「浮柔」非萊共公。然以「柔」通「游」謂萊共公渡水浮游而奔,說則紆曲。左傳校注中不可信之觀點謂「浮游」當另一人名,文當斷作「萊共公浮柔」,與後文「正輿子王湫」緊接。今從之。〕正輿子王湫人殺之。夏,四月,陳無宇宗器于襄宮晏弱〔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六年補。
 □秋,
 □冬,十月,〔「十二月」原作「十一月」,據春秋經 襄公五年改。〕丙辰,考異曰:云十二月滅云十一月。按長曆,十一月丁丑朔,無丙辰。十二月丙午朔,丙辰十一日,今從。〉高厚崔杼定其田。〔以上二句十一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六年補。
六年(乙未、紀元一九五二年)魯襄公七年、齊靈公十六年、晉悼公八年、秦景公十一年、楚共王二十五年、宋平公十年、衛獻公十一年、陳哀公三年、蔡景侯二十六年、曹成公十二年、鄭僖公五年、燕武公八年、吳壽夢二十年、杞孝公元年
 □春, 季氏〔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七年補。
 □冬,十月, 韓獻子 老,〔「韓獻子厥」原作「韓厥獻子」,今改之。〕使公族穆子受事於朝,辭曰:「厲公之亂,無忌備公族,智不能匡君,使至於難,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忝宗。」悼公曰:「難雖不能死君,而能讓,不可不賞也。」使掌公族大夫。庚戌,宣子起朝。
 □ 子囊〔「子囊」二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七年補。會諸侯以救之。
 □僖公將會于子駟相,公不禮。侍者諫,不聽,又諫,殺之。及 〔「僖公將會于」以下二十三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七年補。子駟使賊夜弒僖公,以瘧疾赴于諸侯。子簡公 立,年五歲。
 □人患慶虎慶寅人曰:「吾使公子黃往,而執之。」人從之。二使告陳侯于會,曰:「人執公子黃矣。君若不來,群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陳侯逃歸。〔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七年補。
七年(丙申、紀元一九五三年)魯襄公八年、齊靈公十七年、晉悼公九年、秦景公十二年、楚共王二十六年、宋平公十一年、衛獻公十二年、陳哀公四年、蔡景侯二十七年、曹成公十三年、鄭簡公元年、燕武公九年、吳壽夢二十一年、杞孝公二年
 □春,群公子以僖公之死也,謀子駟子駟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殺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孫擊孫惡出奔
  庚寅, 子國子耳,獲司馬公子燮人皆喜,唯子產不順,曰:「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人來討,從之,師必至。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寧矣。」子國怒之曰:「國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以上二段原作「夏四月鄭侵蔡」,據左傳 襄公八年補。
 □五月,甲辰,會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數,使諸侯之大夫聽命。〔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八年補。
 □東鄙以疆田。〔此段原作「莒伐魯」,據左傳 襄公八年補。
 □秋,九月,大雩。
 □冬, 子囊子駟子國子耳欲從子孔子蟜子展欲待子駟曰:「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民急矣,姑從,以紓吾民。師至,吾又從之。敬供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犧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強者而庇民焉。寇不為害,民不疲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小國無信,兵亂日至,亡無日矣。五會之信,今將背之,雖救我,將安用之?親我無成,鄙我是欲,不可從也。不如待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棄師遼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舍之聞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杖信以待,不亦可乎?」子駟曰:「請從也受其咎。」
  平。使王子伯駢告于曰:「君命敝邑,以討亂略。人不從,敝邑悉索敝賦,以討于。今來討,焚我郊堡,馮陵我城郭。翦焉傾覆,無所控告。夫人愁痛,不知所庇。民知窮困,而受盟于,孤也與其二三臣不能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人子員對之曰:「君有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君之所欲也,誰敢違君?寡君將帥諸侯以見于城下。唯君圖之!」〔以上二段原作「冬,楚伐鄭。鄭及楚平」,據左傳 襄公八年補。
八年(丁酉、紀元一九五四年)魯襄公九年、齊靈公十八年、晉悼公十年、秦景公十三年、楚共王二十七年、宋平公十二年、衛獻公十三年、陳哀公五年、蔡景侯二十八年、曹成公十四年、鄭簡公二年、燕武公十年、吳壽夢二十二年、杞孝公三年
 □春,災。
 □夏, 佐中軍,〔「佐中軍」五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九年補。韓起佐上軍,趙武為新軍將。
 □秦景公使士雃乞師于,將以伐楚共王許之。子囊曰:「不可。當今吾不能與爭。晉君類能而使之,舉不失選,官不易方,其卿讓於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競於教,其庶人力於農穡。商、工、皁、隸不知遷業。君明臣忠,上讓下競。當是時也,可敵,事之而後可。君其圖之!」王曰:「吾既許之矣。雖不及,必將出師。」秋,楚王師于武城,以為援。饑,弗能報也。〔此段原作「秋,秦侵晉」,據左傳 襄公九年補。
 □冬,十月,諸侯伐庚午,師從知罃門于鄟門師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師從欒黶士魴門于北門。師從趙武魏絳斬行栗。甲戌,師于人恐,乃行成。荀偃曰:「圍,待救,與之戰。不然,無成。知罃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人。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於我未病,不能矣,猶愈於戰。」諸侯皆不欲戰,乃許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考異曰:云十二月,云十一月。按杜預曰:「十二月無己亥,誤。」說是,今從。〉
  人不得志于以諸侯復伐。十二月,〔「十二月」上原有「閏」字,據春秋左傳正義 襄公九年孔穎達疏刪。〕癸亥,門其三門。戊寅,濟于陰阪,侵考異曰:左氏傳作「閏月戊寅」。杜預曰:「參校上下,此年不得有月戊寅。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月』當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為』,後學者,自然日』月』。」孔穎達 曰:「人分四軍為三番,以二番之備,一番以攻之門。一番一門,以癸亥初攻,每門五日,十五日,欲以苦也。不敢不服。至明日戊寅,濟于,復侵外邑,而後也。洧水之旁,故知洧津也。云:二十年朔旦冬至,其年云「月,戊辰,宣姜」,又二十二年云「月,取前城」,並不。而稱閏,是史之失,不必皆在應閏之限。得云「此年不得有」,而改「門五日」也?若然,宣姜月取前城,皆「門五日」乎?』秦氏云:云「三分四」,又云「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既言三分,三番攻門,癸亥至戊寅十六日,番攻門五日,三五十五日。明日戊寅,濟于,上下符合。故此解。』蘇氏又云: 十年十一月丁未是二十四日,十一年四月己亥是十九日。據丁未至己亥一百七十三日。十年十一月之後,十一年四月之前,除兩個月,唯置四個整月。用日不,尚二十九日。故於十年十一月後置。既十年有,明九年無也。』」按 是,今去「閏月」二字。〉陰口而還。〔以上二段原作「冬,十月,諸侯伐鄭。鄭及晉成。晉以諸侯復伐鄭。閏十二月,次陰口而還,據左傳 襄公九年補。
 □子駟將及平。子孔子蟜曰:「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子駟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強是從』,且要盟無質,神弗臨也。所臨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臨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平。公子罷戎入盟,同盟于中分楚莊夫人卒,王未能定而歸。〔此段原作「楚伐鄭,鄭及楚平」,據左傳 襄公九年補。
 □晉侯歸,謀所以息民。魏絳請施舍,輸積聚以貸。自公以下,苟有積者盡出之。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無貪民。祈以幣更,賓以特牲,器用不作,車服從給。行之期年,國乃有節,三駕而不能與爭。〔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九年補。
九年(戊戌、紀元一九五五年)魯襄公十年、齊靈公十九年、晉悼公十一年、秦景公十四年、楚共王二十八年、宋平公十三年、衛獻公十四年、陳哀公六年、蔡景侯二十九年、曹成公十五年、鄭簡公三年、燕武公十一年、吳壽夢二十三年、杞孝公四年
 □夏,四月,戊午,小邾會于
   荀偃請伐偪陽,而封 向戌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懸門發,叔梁紇抉之,以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主人懸布,孟氏之臣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墜。則又懸之。甦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日。
  諸侯之師久於偪陽荀偃請於知罃曰:「水潦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知伯怒曰:「余初恐亂命,以不汝違。汝既勤君而興諸侯,牽帥老夫以至於此,既無武守,而又欲易余罪曰:『是實班師,不然,克矣』。余羸老也,可重任乎?七日不克,必于爾取之。」五月,庚寅,荀偃率卒攻偪陽,親受矢石。甲午,偪陽偪陽姓,子爵。
  偪陽向戌向戌辭,曰:「若專賜臣,是臣興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乃予〔以上四段原作「夏,五月,甲午,晉滅偪陽。偪陽,妘姓,子爵」,據春秋經左傳 襄公十年、史記 孔子世家補。
 □六月, 子囊 子耳師于訾毋。庚午,圍〔此段原作「六月,楚、鄭伐宋,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 知罃〔「知罃」二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師于襄牛 子展曰:「必伐。不然,是不與也。得罪於,又得罪於,國將若之何?」子駟曰:「國病矣!」子展曰:「得罪於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於亡乎?」諸大夫皆以為然。使 皇耳率師人追犬丘,獲皇耳〔此段原作「衛救宋。鄭侵衛,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秋,七月, 子囊 子耳西鄙。還,圍 。八月,丙寅,克之。九月, 子耳北鄙〔此段原作「秋,七月,楚、鄭侵魯。還,圍宋蕭。八月,丙寅,克之。九月,鄭侵宋」,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東鄙〔「東鄙」二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率諸侯伐己酉,師于牛首。初,子駟尉止有爭,將禦諸侯之師,而黜其車。尉止獲,又與之爭。子駟尉止曰:「爾車非禮也。」遂弗使獻。初,子駟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於是子駟當國,子國為司馬,子耳為司空,子孔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率賊以入,晨攻執政于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如北宮。子孔知之,故不死。
  子西聞盜,不警而出,尸而追盜。盜入於北宮。乃歸,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喪。子產聞盜,置門者,庀群司,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尸而攻盜于北宮。子蟜率國人助之,殺尉止子師僕,盜眾盡死。侯晉堵女父等奔
  子孔當國,為載書,以位序、聽政辟。大夫、諸司、門子弗順,將誅之。子產止之,請為之焚書。子孔不可,曰:「為書以定國,眾怒而焚之,是眾為政也,國不亦難乎?」子產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眾,子得所欲,眾亦得安,不亦可乎?專欲無成,犯眾興禍,子必從之。」乃焚書於倉門之外,眾而後定。考異曰:鄭世家曰:「簡公三年,相子駟欲自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產曰:子駟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按左傳,乃子駟尉止結怨,又侵四族田土,故五族合公子嬰之黨作亂,殺子駟等,子產子孔平亂安眾。之禍亂始末,敘述可謂詳盡,而世家子駟子孔嘗欲自之為君,又言子孔嘗使尉止子駟,殆史公誤讀,遽成乖越。年表子孔作亂,子產攻之同妄。
 □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之,師城士魴魏絳戍之。
   子囊。十一月,諸侯之師環而南,至於陽陵師不退。知罃欲退,曰:「今我逃必驕,驕則可與戰矣。」欒黶曰:「逃之恥也。合諸侯以益恥,不如死。我將獨進。」師遂進。己亥,與師夾而軍。 子矯曰:「諸侯既有成行,必不戰矣。從之將退,不從亦退。退,必圍我。猶將退也,不如從,亦以退之。」宵涉,與人盟。欒黶欲伐師,知罃不可,曰:「我實不能禦,又不能庇何罪?不如致怨焉而還。今伐其師,必救之。戰而不克,為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還也。」丁未,率諸侯還,北鄙而歸人亦還。〔以上五段原作「晉率諸侯伐鄭。冬,十月,楚救鄭。十一月,丁未,晉率諸侯侵鄭」,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王叔陳生伯輿爭政,王右伯輿王叔陳生怒而出奔。單靖公為卿士,以相王室。〔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年補。
十年(己亥、紀元一九五六年)魯襄公十一年、齊靈公二十年、晉悼公十二年、秦景公十五年、楚共王二十九年、宋平公十四年、衛獻公十五年、陳哀公七年、蔡景侯三十年、曹成公十六年、鄭簡公四年、燕武公十二年、吳壽夢二十四年、杞孝公五年
 □春,正月,〔「正月」二字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十一年補。 季武子為三軍,叔孫穆子曰:「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師,卿帥之,以承天子。諸侯有卿無軍,帥教衛以贊元侯。伯、子、男有大夫無卿,帥賦以從諸侯。今我小侯也,處大國之間。為元侯之所,以怒大國,無乃不可乎?」弗從。遂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分公室」以下九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自是代討於
 □人患之故,諸大夫曰:「不從,國幾亡。弱於不吾疾也。疾,將辟之。何為而使師致死於我,弗敢敵,而後可固與也。」子展曰:「與為惡,諸侯必至,吾從之盟。師至,吾又從之,則怒甚矣。能驟來,將不能,吾乃固與。」大夫悅之,使疆埸之司惡於 向戌大獲。子展曰:「師而伐可矣。若我伐,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聽命焉,且告於師至,吾又與之盟,而重賂師,乃免矣。」夏,四月, 子展
  諸侯伐六月,會于北林,師于。右還,次于。圍,觀兵于南門,西濟于濟隧人懼,乃行成。〔以上二段原作「宋侵鄭。夏,四月,鄭侵宋。諸侯伐鄭」,據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秋,七月,同盟于〔此句四字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
 □ 子囊乞旅于師從楚子,將伐鄭伯逆之。丙子,伐。九月,諸侯復伐使良霄、太宰,告將服于人執之。
  諸侯之師觀兵于東門,人使王子伯駢行成。甲戌, 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 子展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囚。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以上二段原作「楚乞旅于秦,秦師從楚子,將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九月,諸侯復伐鄭,鄭人行成」,據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
  鄭簡公納女、工、妾、女樂、歌〔「鍾」原作「鐘,據國語 晉語七改。下同。寶鎛輅車于晉悼公。公錫魏絳女樂一八、歌一肆,曰:「子,寡人無以待戎,子其受之。」三讓,然後之,〔「三讓然後之」五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徙治安邑
 □晉悼公司馬侯升臺而望曰:「樂夫!」對曰:「臨下之樂則樂矣,德義之樂未也。」〔「則」字原無,據國語 晉語七補。公曰:「何謂德義?」對曰:「諸侯之為,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公曰:「孰能?」對曰:「羊舌肸春秋。」乃召叔向使傅太子
 □庶長、庶長率師以救先入地,士魴禦之,少師而弗設備。壬午,濟自輔氏,與交伐師。己丑,〔此段原作「秦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敗晉于櫟」,據左傳 襄公十一年補。
十一年(庚子、紀元一九五七年)魯襄公十二年、齊靈公二十一年、晉悼公十三年、秦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三十年、宋平公十五年、衛獻公十六年、陳哀公八年、蔡景侯三十一年、曹成公十七年、鄭簡公五年、燕武公十三年、吳壽夢二十五年、杞孝公六年
 □春,三月,〔「三月」二字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十二年補。,圍 季武子〔「季武子」三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二年補。遂入
 □吳王 壽夢四子曰諸樊餘祭夷昧季札季札賢,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秋,九月,〔「九月」二字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十二年補。壽夢薨,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
  劉恕曰:太伯仲雍南之句吳季歷季札有三兄,故不敢當君。夫嫡庶之分不明,則爭篡之禍迭起,君子思患而豫防,遠利以全身。及闔廬王僚季札曰:「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蠻夷之人,仲尼稱之,豈不以其知而能守節哉!
 □冬, 子囊庶長無地師于楊梁〔此段原作「冬,楚、秦伐宋」,據左傳 襄公十二年補。
 □王求后于靈公許婚。王使陰里結之。〔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二年補。
十二年(辛丑、紀元一九五八年)魯襄公十三年、齊靈公二十二年、晉悼公十四年、秦景公十七年、楚共王三十一年、宋平公十六年、衛獻公十七年、陳哀公九年、蔡景侯三十二年、曹成公十八年、鄭簡公六年、燕武公十四年、吳諸樊元年、杞孝公七年
 □夏,亂,分為三。〔「分為三」三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三年補。救亂,遂滅之。
 □ 知武子 彘恭子 卒,晉侯使將中軍,辭曰:「伯游長,請從之。」荀偃將中軍,佐之。使韓起將上軍,辭以趙武。又使欒黶,辭曰:「臣不如韓起韓起願上趙武。」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欒黶下軍,魏絳之。新軍無帥,晉侯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屬以從于下軍。晉國之民是以大和,諸侯遂睦。〔此段原作「晉趙武將上軍,魏絳佐下軍」,據左傳 襄公十三年補。
  君子曰: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讓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禮,而讒慝黜遠。由不爭也,謂之懿德。及其亂也,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是以上下無禮,亂虐並生。國家之敝,恒必由之。〔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三年補。
 □初,楚共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必多亂。夫一兔走于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貪夫知止。太子者,國之基,而百姓之望也,絕則撓亂,猶兔走也。」共王聞之,立太子。〔「為」字原無,今補之。〕
  楚共王作宮樓,未成,有鹿上焉。秋,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覆楚國之師。若得保首領以歿,請為『靈』若『厲』。」王薨,子囊曰:「事君者,先其善,不從其過,能知其過,可不謂『共』乎。」大夫從之。太子康王 立。
 □ 良霄、大宰執於言於子囊曰:「今不能自強,行人何罪?止一卿,以除其逼,使睦而疾,以固服,何益於?使良霄歸而廢其使,怨君並疾其大夫,而相牽引也,不猶愈乎?」人歸之。〔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三年補。
 □養由基奔命,子庚以師繼之。養叔曰:「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子為三覆以待我,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于庸浦大敗,公子黨〔此段原作「吳侵楚,戰于庸浦,吳大敗」,據左傳 襄公十三年補。
十三年(壬寅、紀元一九五九年)魯襄公十四年、齊靈公二十三年、晉悼公十五年、秦景公十八年、楚康王元年、宋平公十七年、衛獻公十八年、陳哀公十年、蔡景侯三十三年、曹成公十九年、鄭簡公七年、燕武公十五年、吳諸樊二年、杞孝公八年
 □春,正月,告敗于小邾會于范宣子之不德,以退人。執 公子務婁,以其通使也。〔此段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十四年補。
 □ 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札季札辭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雖不才,願附於子臧之義。」固讓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捨之。〔此段原作「吳諸樊既除喪,將立季札,季札固讓,乃捨之,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史記 吳世家補。
 □夏,四月,〔「四月」二字原繫於後文「衛獻公奔秦」段之前,據春秋經 襄公十四年移。諸侯從晉侯待于境,使六卿率諸侯之師以進。〔以上二句十五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莫濟。 叔向曰:「諸侯謂恭而討之,及而止,於何益?」 叔孫穆子曰:「之業,及匏有苦葉矣,不知其他。」叔向退,召舟虞與司馬,曰:「苦匏不裁於人,共濟而已。叔孫將涉也。具舟除隧,不共有法。」是行也,先濟,諸侯從之。而次。人毒上流,師人多死。師至于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余馬首是瞻!」欒黶曰:「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今實過,悔之何及,多遺擒。」乃命大人謂之「遷延之役」。〔「濟涇而次」以下至「遷延之役」原作「不獲成,晉師還」,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欒鍼曰:「此役也,報之敗也。役又無功,之恥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恥乎?」與士鞅師,死焉。士鞅返。欒黶曰:「余弟死,爾子來,是爾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將殺之。」士鞅〔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獻公文子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公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公怒,鞭師曹三百。公使歌之,遂誦之。懼,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並帑於而入。公使子蟜子伯子皮孫子盟于丘宮孫子皆殺之。己未,子展,公如。使子行請於孫子孫子又殺之。孫氏追之,敗公徒于河澤人執之。
  人以衛侯人立穆公,是為殤公孫林父甯殖相之,以聽命於諸侯。〔以上二段原作「衛孫林父、甯殖叛,獻公奔齊,居郲。衛人立穆公孫剽,是為殤公。或云子叔、孫、甯相之」,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知盈彘裘亦幼,皆未可立也,捨新軍。〔此段原作「晉捨新軍」,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秋, 子囊師于,以不出而還。子囊殿,以為不能而弗警。皋舟之隘之,人不能相救,敗之, 公子宜穀子囊還,卒。〔此段原作「秋,楚伐吳,吳不出而還。吳人要擊敗之」,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考異曰:呂氏春秋曰:「人與人將戰,師寡,師眾,將軍子囊不復於荊王而遁,遂伏劍而死。」說苑同。按左傳子囊,為所敗,未能全師而還。呂覽大與違。蓋子囊之死,適當旋師之時,遂相異說。夫見可知難,軍之善政,子囊何至自討,康王亦何至與子玉子反同誅,殆不可信。〉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
  君子曰: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忠,民之望也。曰:「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忠也。〔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王使賜齊侯命。
 □晉侯故於中行獻子,對曰:「不如因而定之。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以待時乎!」冬,會于
 □ 范宣子假羽毛於而弗歸,人始貳。〔以上三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四年補。
十四年(癸卯、紀元一九六O年)魯襄公十五年、齊靈公二十四年、晉悼公十六年、秦景公十九年、楚康王二年、宋平公十八年、衛殤公元年、陳哀公十一年、蔡景侯三十四年、曹成公二十年、鄭簡公八年、燕武公十六年、吳諸樊三年、杞孝公九年
 □春,劉夏單靖公逆王后于
 □ 公子午為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櫜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宮廄尹,以靖國人。
  君子曰: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國之急也。能官人,則民無覦心。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衛大夫,各居其列,所謂周行也。
 □ 尉氏司氏之亂,其餘盜在人以子西伯有子產之故,納賄于。三月,司城子罕堵女父尉翩司齊人醢之。〔以上四段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襄公十五年補。
 □夏,
 □秋,七月,丁巳,日有食之。〔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襄公十五年補。「七月」原作「八月」,劉次沅 諸史天象記錄考証改。考異曰:春秋經:「八月丁巳,日有食之。」劉歆云:「五月二日,分。」杜預云:「八月無丁巳,七月一日也。日、月必有誤。」姜岌云:「七月丁巳朔,失一閏也。」按長曆,八月丙戌朔,無丁巳,七月乃丁巳朔,是月誤日不誤。說是也。〉
 □南鄙使告于將為會以討晉侯有疾,乃止。〔「南鄙」以下二十一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五年補。
 □冬,十一月,癸亥,〔「十一月癸亥」五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五年補。晉悼公薨。
十五年(甲辰、紀元一九六一年)魯襄公十六年、齊靈公二十五年、晉平公元年、秦景公二十年、楚康王三年、宋平公十九年、衛殤公二年、陳哀公十二年、蔡景侯三十五年、曹成公二十一年、鄭簡公九年、燕武公十七年、吳諸樊四年、杞孝公十年
 □春,正月,葬晉悼公平公 立,〔「子平公彪立」五字原繫於前年「晉悼公薨」後,據左傳 襄公十五年移至此年正月。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馬御。
  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湨梁,命歸侵田。人執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之使。」
  晉侯與諸侯宴于,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 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於是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以上三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六年補。
 □許男請遷于。諸侯遂遷大夫不可。夏,六月,次于棫林庚寅,次于函氏
 □ 荀偃欒黶率師 公子格率師及師戰于湛阪敗之,師遂侵方城之外,復伐而還〔以上二段原作「夏六月庚寅,晉諸侯伐許,遂伐楚。敗之,復伐許」,據左傳 襄公十六年補。
 □秋, 孟速徼之。齊侯曰:「是好勇,去之以為之名。」遂塞海陘而還。〔此段原作「秋,齊圍魯成」,據左傳 襄公十六年補。
十六年(乙巳、紀元一九六二年)魯襄公十七年、齊靈公二十六年、晉平公二年、秦景公二十一年、楚康王四年、宋平公二十年、衛殤公三年、陳哀公十三年、蔡景侯三十六年、曹成公二十二年、鄭簡公十年、燕武公十八年、吳諸樊五年、杞孝公十一年
 □春,二月,庚午,邾宣公薨,子悼公 立。〔此段原繫於年末,據春秋經 襄公十七年移至春季,並補「二月庚午」四字。〕
 □ 莊朝司徒卬〔此段原作「宋伐陳」,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補。
 □ 孫蒯田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重丘人閉門而訽之,曰:「親逐爾君,爾父為厲。是之不憂,而何以田為?」夏, 石買孫蒯,取重丘人愬于〔此段原作「夏,衛伐曹,取重丘」,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補。
 □秋,靈公高厚臧紇師自陽關臧孫,至于旅松鄹叔紇臧疇臧賈率甲三百,宵犯師,送之而復。師去之。人獲臧堅靈公使夙沙衛唁之,且曰「無死」。稽首曰:「君賜不終,故又使其刑臣禮於士,實恥之。」以杙抉其傷而死。臧紇族人也。〔此段原作「秋,齊伐魯」,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補。
 □冬,〔「助齊」二字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傳文意補。
 □ 華閱卒,弟華臣皋比之室,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 合左師之後。左師懼,曰:「老夫無罪。」賊曰:「皋比私有討於。」遂幽其妻,曰:「畀余而大璧!」平公聞之,曰:「也不唯其宗室是暴,大亂宋國之政,必逐之。」左師曰:「也,亦卿也。大臣不順,國之恥也。不如蓋之。」乃捨之。左師為己短策,苟過華臣之門,必騁。十一月,甲午,人逐瘈狗。瘈狗入于華臣氏,人從之。華臣懼,遂奔
   皇國父為太宰,為平公築臺,妨於農收。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謳曰:「澤門,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子罕聞之,親執扑,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燥濕寒暑。今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或問其故。子罕曰:「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以上二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補。
  人耕而得玉,獻之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此玉人以為寶也,故獻之。」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五年、呂氏 春秋異寶補。
 □是歲, 晏桓子卒,子晏嬰粗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禮也。」曰:「唯卿為大夫。」〔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七年補。
十七年(丙午、紀元一九六三年)魯襄公十八年、齊靈公二十七年、晉平公三年、秦景公二十二年、楚康王五年、宋平公二十一年、衛殤公四年、陳哀公十四年、蔡景侯三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鄭簡公十一年、燕武公十九年、吳諸樊六年、杞孝公十二年
 □夏,人執 石買孫蒯〔此段原無,據左傳 襄公十八年補。
 □秋,
 □冬,十月,會諸侯 ,尋湨梁之言,同魏絳將下軍。齊靈公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諸侯之士門焉,人多死。范宣子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人、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既許之矣。若入,君必失國。子盍圖之?」子家以告靈公,公恐。晏嬰聞之曰:「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久矣。」公登巫山以望師。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輿曳柴而從之。公見而畏之。丙寅師夜遁。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追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殺馬於隘以塞道。 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顧曰:「為私誓。」州綽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後縛之。其右具丙亦捨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
  人欲追歸者,請攻險。己卯,荀偃以中軍。乙酉,魏絳欒盈以下軍克趙武韓起以上軍圍,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圍臨淄己亥,雍門及西郭、南郭。壬寅,焚東郭、北郭。甲辰,東侵及,南及
 □ 子孔欲去諸大夫,將叛而起師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許。聞之,使豚尹子庚曰:「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不穀即位,於今五年,師徒不出,人其以不穀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大夫圖之,其若之何?」子庚嘆曰:「君王其謂懷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見使者,稽首而對曰:「諸侯方睦於,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子庚率師治兵於。於是子蟜伯有子張鄭伯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知子孔之謀,完守入保,子孔不敢會師。師伐,次於魚陵。右師城上棘,遂涉,次于旃然蒍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右回梅山,侵東北,至蟲牢而返。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師多凍,役徒幾盡。〔以上五段原作「冬,十月,晉諸侯伐齊。魏絳將下軍。丙寅,齊師夜遁。十一月,克茲邿。十二月,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壬寅,焚東郭、北郭。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楚伐鄭,至蟲牢而返」,據左傳 襄公十八年、史記 齊世家晉世家補。
 □是歲,曹成公薨,子武公 立。〔「滕」原作「勝」,據春秋經 昭公十四年改。考異曰:史記 年表世家俱作名「勝」,今從春秋經。〉
 □燕武公薨,文公立。










沒有留言:

高句麗年號

 從好太王建元永樂開始,至寶藏王共10王,其中長壽王及安原王至少有3個年號,平原王至少有2個年號,因此保守估計高句麗最少使用15個以上的年號。 好太王,391-412在位 永樂391-412 22 長壽王,412-491在位 □□413-? 延壽451-? 建興472-? 文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