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資治通鑑前紀卷018



資治通鑑前紀 卷第十八
  周紀十五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重光大淵獻(辛亥),凡十五年。

  敬王中

十六年(丁酉、紀元二O一四年)魯定公六年、齊景公四十四年、晉定公八年、秦哀公三十三年、楚昭王十二年、宋景公十三年、衛靈公三十一年、陳懷公二年、蔡昭侯十五年、曹靖公二年、鄭獻公十年、燕平公元年、吳闔廬十一年、杞僖公二年
 春,正月,癸亥,〔「正月癸亥」四字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六年補。〕,執許男
 二月,,取及還,陽虎假道於,舍於豚澤衛侯怒,使彌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輦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禮也。太姒之子,唯周公康叔為相睦也,而效小人以棄之,不亦誣乎!天將多陽虎之罪以斃之,君姑待之。」乃止。〔「及還」以下七十九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六年補。〕
 夏,四月,己丑,太子終纍舟師,〔「太子終纍」四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六年補。〕又敗 師于繁揚大惕,〔「大惕」二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六年補。〕
  儋翩王子朝之徒因人將以作亂于 等六邑〔「馮滑等六邑」五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六年補。〕六月,胥靡〔「城胥靡」三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六年補。〕冬,十二月,王避亂,〔「王」上原有「敬」字,今刪之。〕處于姑蕕考異曰:周本紀作「敬王奔于」,年表同。按左傳 六年,「天王處於姑蕕」,杜預地,則敬王未嘗奔也。〉
十七年(戊戌、紀元二O一五年)魯定公七年、齊景公四十五年、晉定公九年、秦哀公三十四年、楚昭王十三年、宋景公十四年、衛靈公三十二年、陳懷公三年、蔡昭侯十六年、曹靖公三年、鄭獻公十一年、燕平公二年、吳闔廬十二年、杞僖公三年
 春,二月, 儋翩入于儀栗以叛。〔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七年補。〕
  陽關陽虎居之以為政。
 夏,四月,單武公劉桓公儋翩尹氏窮谷〔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七年補。〕
 秋,齊侯鄭伯盟于,徵會于衛侯欲叛,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而私於齊侯曰:「執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七年補。〕
  國夏陽虎季桓子公斂處父孟懿子,將宵軍師。師聞之,墮,伏而待之。處父曰:「不圖禍,而必死。」苫夷曰:「陷二子於難,不待有司,余必殺汝。」懼,乃還。〔此段原作「齊伐魯」,據左傳 定公七年補。〕
 冬,十一月,戊午,單子劉子逆王, 籍秦送王。己巳,〔「己巳」二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七年補。〕入于王城
十八年(己亥、紀元二O一六年)魯定公八年、齊景公四十六年、晉定公十年、秦哀公三十五年、楚昭王十四年、宋景公十五年、衛靈公三十三年、陳懷公四年、蔡昭侯十七年、曹靖公四年、鄭獻公十二年、燕平公三年、吳闔廬十三年、杞僖公四年
 春,正月,
 二月,己丑,單子穀城劉子儀栗。辛卯,單子簡城劉子,以定王室。
 ,攻廩丘之郛。廩丘守焚衝,或濡馬褐以救之,遂毀外城。廩丘守出,師奔。夏, 國夏高張 士鞅趙鞅荀寅魯侯師于〔此段原作「魯侵齊。夏,齊伐魯。晉救魯」,據左傳 定公八年補。〕
  趙鞅使涉佗成何衛靈公盟於鄟澤。將歃,涉佗成何靈公之手而撙之,靈公怒。王孫趨進曰:〔「王孫賈」原作「王孫商」,據左傳 定公八年、論語 憲問改。「鄒進」二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八年補。〕「盟以信禮也。有如衛君,其敢不唯禮是事而受此盟也。」衛侯欲叛,而患諸大夫。王孫賈曰:「不如與大夫同惡之。令於國:『必以爾子與大夫之子為質。』大夫必怒,君因反之。」公曰:「善。」公次于郊。大夫問故,公以詬語之,且曰:「寡人辱社稷,其改卜嗣,寡人從焉。」大夫曰:「是之禍,豈君過也?」公曰:「又有患焉,謂寡人『必以爾子與大夫之子為質。』」大夫曰:「苟有益也,公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紲以從?」將行,王孫賈曰:「苟衛國有難,工商未嘗不為患,使皆行而後可。」公以告大夫,乃皆將行之。行有,公朝國人,使問焉,曰:「若五伐我,病何如矣?」皆曰:「五伐我,猶可以能戰。」曰:「然則如叛之,病後質焉,何遲之有?」乃人請改盟,弗許。〔「盟以信禮也」以下原作「不如與百姓同惡之。請令於國:有姑姊妹者家一人質於晉。百姓必怒,君因反之。公曰:善。令三日而徵之五日,而令畢國人巷哭,乃出西門,閉東門而叛晉」,據左傳 定公八年補。〕
 秋,。九月,
  季寤公鉏極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孫輒無寵於叔孫氏叔仲志不得志於,故五人因陽虎陽虎欲去三桓季寤季氏叔孫輒叔孫氏,己更孟氏冬,十月,桓子蒲圃,將殺之,桓子詐而得脫,奔孟氏陽虎定公武叔,以伐孟氏三桓陽虎出奔,陽關以叛。〔此段原作「魯陽虎欲去三桓。冬,十月,季、孟氏敗陽虎,虎出奔」,據左傳 定公八年補。〕
 初,,召陳懷公,不往。是歲,復召懷公,至則怒其前不往,留之。未幾,懷公卒於,子 立。〔「閔公」原作「湣公」,據左傳 哀公十七年改。〕
 曹靖公薨,子立。
十九年(庚子、紀元二O一七年)魯定公九年、齊景公四十七年、晉定公十一年、秦哀公三十六年、楚昭王十五年、宋景公十六年、衛靈公三十四年、陳閔公元年、蔡昭侯十八年、曹伯陽元年、鄭獻公十三年、燕平公四年、吳闔廬十四年、杞僖公五年
 春, 駟歂子太叔為政,殺鄧析,而用其竹刑〔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九年補。〕
 夏,四月,戊申,〔「四月戊申」四字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九年補。〕鄭獻公薨,子聲公 立。六卿強,侵奪遂弱。〔此段原繫於年末,據春秋經 定公九年移至夏季。〕
 六月,陽虎陽虎 陽關出奔請師以伐,曰:「三加,必取之。」齊侯將許之。鮑文子諫曰:「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夫陽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陽虎陽虎脫亡,遂〔此段原作「夏,六月,陽虎自魯陽關出奔齊,遂自宋奔晉」,據左傳 定公九年補。〕
  趙鞅受賂,厚遇之。曰:「堂上之人,朝廷之吏,邊境之士,臣所樹主者過半。今堂上之人,却臣於君;朝廷之吏,危臣於法;邊境之士,劫臣於兵。」曰:「唯賢者能報德,不肖者不能也。夫樹桃李者,〔「春」字原無,據太平御覽卷四七九引說苑補。〕夏得其休息,秋得其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子之所樹者蒺藜,非桃李也。」
  陽虎常言曰:「主賢明則悉心以事之,不肖則飾奸而試之。」簡子相之,左右曰:「善竊人國政。」簡子曰:「務取之,我務守之。」遂執術而御不敢為非,簡子幾至於伯。
 秋, 夷儀,為討也,敗之冠氏,獲車五百乘,〔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九年及杜預注補。〕
 是歲,秦哀公薨,太子早死,謚夷公夷公惠公立。
二十年(辛丑、紀元二O一八年)魯定公十年、齊景公四十八年、晉定公十二年、秦惠公元年、楚昭王十六年、宋景公十七年、衛靈公三十五年、陳閔公二年、蔡昭侯十九年、曹伯陽二年、鄭聲公元年、燕平公五年、吳闔廬十五年、杞僖公六年
 春,平。〔此段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定公十年補。〕
 初,孔子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行之一年,四方諸侯則焉。定公曰:「學子法以治,何如?」孔子曰:「天下可矣!」二年,為司空。別五土之性物,各得所生之宜。由司空為大司寇。
  夏,大夫犁彌言於景公曰:「孔丘,其勢危。」乃使使告,為好會,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犁彌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是人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於此?請命有司!」景公心怍,遽避之。〔此段原作「夏,齊景公、魯定公于夾谷,孔子攝相事」,據左傳 定公十年、史記 孔子世家補。〕
  將盟,加於載書曰:「師出境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茲無還揖對,曰:「而不返我汶陽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於是齊侯 龜陰之田。〔此段原作「齊人歸魯鄆、讙、龜陰之田」,據左傳 定公十年、史記 孔子世家補。〕
 有父子訟者,孔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別。其父請止,孔子赦之。季桓子不悅,孔子喟然嘆曰:「亂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此段下原有外紀正文「初,桓子穿井如獲土缶,(「如獲」原作「獲如」,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注引俞樾說乙。)其中有羊焉。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之所聞,羊也。木石之怪曰夔、魍魎,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墳羊。』」(「墳」原作「」,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注語改。)五十七字,今刪之。〕
  桓子嘗以粟千鍾餼孔子孔子受之而不辭,既而以頒門人之無者。子貢曰:「無乃非季孫之意乎?」孔子曰:「夫受人之財,不以成富,與季孫之惠于一人,豈若惠數百人哉!」
  趙鞅,討之叛,曰:「由涉佗成何。」縛涉佗而斬之。成何子貢曰:「王孫商憎人而能害之,有患而能處之,欲用民而能附之,可謂善謀矣。」
  馬正侯犯殺宰公若,以叛,叔孫武叔孟懿子,弗克。秋,二子及師復圍,克之。侯犯人乃致〔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年補。〕
  公子地蘧富獵,分其室十一,其五與之。公子地有白馬四,景公向魋欲之。公取而與之。怒,使其徒抶而奪馬。公母弟曰:「子分室以與,而獨卑,亦有頗焉。子為君禮,不過出境,君必止子。」公子地,公弗止。為之請,弗聽。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國人出,君誰與處?」冬,仲佗石彄出奔〔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年補。〕
 是歲, 晏嬰卒。考異曰:說苑景公弦章曰:「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按齊世家晏嬰沒於景公四十八年,其後十年,景公薨,與此異。〉景公遊於,聞之,行哭而往,以驅車為遲,下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於國,四下而趨,至,則伏尸而號曰:「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哉!」
  劉恕曰:世稱伯者之佐,考其行事則殊別,管仲才高而主於功,晏子博辨而安於德,爭擾則功近於伯,衰世則德不能王。景公尚佞而好善優柔,非桓公之儔,性差而時異,安能同道而較德哉!
 景公遊於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先言歸者死不赦。」顏燭趨進諫曰:「倘有治國者,君安得樂此海也?」景公之,〔「斫」原作「砍」,據說苑 正諫改。〕顏燭趨進,撫衣而待,曰:「關龍逢比干,臣得參此二人,君奚不斫?」公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納矣。
二十一年(壬寅、紀元二O一九年)魯定公十一年、齊景公四十九年、晉定公十三年、秦惠公二年、楚昭王十七年、宋景公十八年、衛靈公三十六年、陳閔公三年、蔡昭侯二十年、曹伯陽三年、鄭聲公二年、燕平公六年、吳闔廬十六年、杞僖公七年
 春,宋景公母弟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以叛。〔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一年補。〕
 冬,平,始叛〔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一年補。〕
 人有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謀欲亡曹叔振鐸止之,請待公孫彊,許之。旦,求之,無此人。夢者誡其子曰:「我亡,爾聞公孫彊為政,必去,無離禍。」〔此段原無,據史記 管蔡世家補。〕
二十二年(癸卯、紀元二O二O年)魯定公十二年、齊景公五十年、晉定公十四年、秦惠公三年、楚昭王十八年、宋景公十九年、衛靈公三十七年、陳閔公四年、蔡昭侯二十一年、曹伯陽四年、鄭聲公三年、燕平公七年、吳闔廬十七年、杞僖公八年
 薛襄公薨,子立。〔此段原繫於年末,據春秋經 定公十二年移至春季,並改「是歲」為「春」。〕
 夏, 公孟彄率師〔「公孟彄率師」五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二年補。〕克郊。
 孔子言於魯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以上二句十一字原無,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三家過制,請皆損之。」乃使季氏仲由墮三都之城。叔孫氏先墮季氏將墮公山不狃叔孫輒人襲。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人攻之,弗克。矢及公側,仲尼申句須樂頎下,伐之,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遂墮。將墮公斂處父孟孫:「墮人必至于北門。且孟氏之保障也。無,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墜。」〔「叔孫氏先墮郈」以下原作「強公室,弱私家,政化大行」,據左傳 定公十二年、史記 孔子世家改。〕
 冬,十月,癸亥,齊侯魯侯盟于〔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十二年補。〕
 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十二年補。〕
 十二月,魯定公,弗克。〔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二年、史記 孔子世家補。〕
 孔子司寇攝行相事。考異曰:世家云:「孔子相事,大夫政者少正卯。」亦見荀子說苑孔子家語。按春秋之時,誅一大夫非易事,況以大夫而誅大夫乎?孔子得君不及子產遠甚,子產猶不能誅公孫黑,況孔子耶?今不取。其初,人謗誦曰:「麛裘而,投之無戾;之麛裘,投之無郵。」三月政成化行,民誦之曰:「袞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袞衣,惠我無私。」人聞孔子為政,懼必伯,乃遺魯定公女樂、文馬。定公終日遊觀,怠於政事。〔以上原繫於周敬王二十四年,據錢穆 先秦諸子繫年卷一孔子去魯適衛考移至周敬王二十二年末。〕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季桓子卒受女樂,三日不聽政。〔「子路曰」以下原無,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
二十三年(甲辰、紀元二O二一年)魯定公十三年、齊景公五十一年、晉定公十五年、秦惠公四年、楚昭王十九年、宋景公二十年、衛靈公三十八年、陳閔公五年、蔡昭侯二十二年、曹伯陽五年、鄭聲公四年、燕平公八年、吳闔廬十八年、杞僖公九年
 春,郊,不致膰俎於大夫。〔以上二句九字原無,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孔子遂行。考異曰:孔子之年,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年表世家定公十二年,世家靈公三十八年,定公十三年。按孔子世家孔子,凡十四年而返乎」,孔子哀公十一年,定公之十三年也。孟子「膰肉不至,不冕而行」,則孔子當在郊祭之後。春秋郊祭在寅月,正之三月,孔子定公十三年春也。〉
  劉恕曰:子產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三年又誦之曰:「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及作丘賦,國人又謗之。孔子為司空、司寇,得政已數年,攝行相事,民謗誦之,三月而後誦之,彼一賢一聖,猶得民若,此之難也。後之為政一日而見善惡者,興於愛憎之口,或出於狡獪之吏,因諼詐以惑眾,聽非至當之論也。〔以上二段原繫於周敬王二十四年,據錢穆 先秦諸子繫年卷一孔子去魯適衛考移至周敬王二十三年春。〕
 將濟,諸大夫皆曰:「不可。」邴意茲曰:「可。銳師伐河內,傳必數日而後及不三月不能出,則我既濟水矣。」乃伐河內〔「將濟河」以下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補。〕
  齊侯欲與衛侯乘,與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使告曰:「師至矣!」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乃介而與之乘,驅之。或告曰:「無師。」乃止。〔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補。〕
   趙鞅邯鄲午曰:「歸我貢五百家,吾舍于晉陽。」許諾。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是以為邯鄲,而寘諸晉陽,絕之道也。不如侵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趙鞅怒,召,而囚于晉陽,使其從者脫劍而入,涉賓不可。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於也,諸子唯所欲立。」遂殺趙稷涉賓邯鄲叛。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邯鄲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將作亂。董安于聞之,告趙鞅,曰:「先備乎?」趙鞅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安于曰:「與其害於民,寧我獨死,請以我說。」趙鞅不許。秋,七月,范昭子 士吉射中行文子 荀寅趙簡子 晉陽人圍之。〔此段原作「秋,七月,晉范昭子士吉射、中行文子荀寅攻趙簡子鞅,鞅奔晉陽」,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補。〕
  范皋夷無寵於范吉射,而欲為亂於范氏梁嬰父嬖於知文子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中行文子相惡,魏襄子亦與范昭子相惡。故五子謀,將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躒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亂者死。今三臣始亂,而獨逐,用刑不鈞。請皆逐之。」冬,十一月,知氏韓氏魏氏晉定公范氏中行氏弗克。〔此段原作「冬,十一月,晉定公伐范氏、中行氏」,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補。〕
  二子將伐定公 高彊曰:「三折肱知為良醫。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盡克也。克之,君將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聽,遂伐公。國人助公,二子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朝歌韓簡子魏襄子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于盟于公宮。〔此段原作「敗之,奔朝歌。韓簡子、魏襄子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趙鞅入于絳」,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補。〕
  下邑之役,董安于多。趙簡子賞之,辭,固賞之,對曰:「臣之少也,進秉筆,贊為名命,稱於前世,立義於諸侯,而主弗志。臣之壯也,耆其股肱,以從司馬,苛慝不產。臣之長也,端委帶,以隨宰人,民無二心。今臣一旦為狂疾,而曰『必賞汝』,與余以狂疾賞也,不如亡!」趨而出,乃釋之。〔原下有外紀正文:「簡子有兩白騾甚愛之。廣門之館,(「館」原作「官」,據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俞樾說改。下同。)夜款門曰:『主君之臣陽城胥渠有疾,醫曰:「不得白騾肝則死。」』董安于慍曰:『期吾君騾,請即刑焉。』簡子曰:『殺人而活畜,非仁者也。』召庖人殺白騾,取肝以與胥渠。無幾,簡子興兵攻廣門之館,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獲甲首。」「董安于上地守,行石邑山中,澗深,峭百仞如牆,問其旁鄉左右曰:『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嬰兒癡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曰:『牛馬犬彘嘗有入此者乎?』對曰:『無有。』董安于喟然太息曰:『使吾法無赦,猶入澗必死,則人莫敢犯也,何為不治?』」「簡子獵於晉山之陽,撫轡而嘆曰:『吾有食穀之馬數千,多力之士數百,欲以獵獸,吾恐鄰國貪養賢以獵吾也。』」二百四十一字,今刪之。〕
 是歲,弒其君惠公 立。
  允常薨,子勾踐立,始稱王。
 孔子,主於子路妻兄顏讎由家。衛靈公孔子:「居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人亦致粟六萬。或孔子靈公靈公使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此段原無,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考異曰:孔子一事,世家所記頗為混雜,按世家孔子,被困,解後又,一月後返。然世家 孔子三年,思後,又,會公叔氏畔,人止孔子」。哀公四年。據公叔戍叛,在定公十四年正月,故人止孔子當為一事,兩處所敘當為錯簡。今列此史:去圍之;去公叔戍畔,人止孔子,解後返靈公可伐否,孔子曰可。〉
二十四年(乙巳、紀元二O二二年)魯定公十四年、齊景公五十二年、晉定公十六年、秦惠公五年、楚昭王二十年、宋景公二十一年、衛靈公三十九年、陳閔公六年、蔡昭侯二十三年、曹伯陽六年、鄭聲公五年、燕平公九年、吳闔廬十九年、杞僖公十年、越勾踐元年
 春,衛侯公叔戍其富也。公叔戍欲去夫人之黨,夫人愬之曰:「將為亂。」乃逐公叔戍與其黨,〔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三年、十四年補。〕
  梁嬰父董安于,謂知文子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於趙氏趙氏必得晉國,盍以其先發難也討於趙氏?」文子使告於趙孟曰:「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發之,是安于與謀也。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趙孟患之。安于曰:「我死,晉國寧,趙氏定,吾死暮矣。」遂自殺。趙孟尸諸市,而告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于於廟。〔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四年補。〕
 頓子 欲事,背而絕好。〔以上二句十二字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四年補。〕二月,
 夏,五月,〔「五月」二字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十四年補。〕吳王 闔廬 允常死,乃興師伐越王 勾踐迎擊之于檇李使死士挑戰,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遂自剄。師觀之,因伐大敗,闔廬傷指,軍却。闔廬病傷死,子夫差立。夫差使人立於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爾忘勾踐殺爾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此段原作「夏,吳王闔廬聞越 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勾踐迎擊之于檇李,吳師大敗,闔廬傷指,軍却。闔廬病傷死,子夫差立」,據左傳 定公十四年、史記 吳世家補。〕
 人圍朝歌齊侯魯侯衛侯會于,謀救中行氏析成鮒小王桃甲師以襲,戰于中,不克而還。士鮒小王桃甲入于朝歌〔此段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定公十四年補。〕
 秋,衛靈公為夫人南子宋朝。會于太子蒯瞶,過野。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太子惡之,欲殺公夫人南子與其徒戲陽速謀,朝,使殺夫人。後悔,果。夫人覺之,懼,呼曰:「蒯聵將殺余。」公怒,太子奔公盡逐其黨。〔此段原作「衛靈公太子蒯瞶欲殺公夫人南子,不克,太子奔宋」,據左傳 定公十四年、史記 衛世家補。〕
 衛靈公嘗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竈,民衣弊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誠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曰:「德歸宛春,怨歸君矣。」公曰:「魯國之匹夫,吾舉之,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見之。且也有善,非寡人之善歟?」
  靈公重華之臺,侍御數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仲叔敖諫曰:「四境內侵,諸侯加兵,土地日削,百姓乖離。內寵太盛,所以亡也。」公再拜曰:「寡人過矣。」出宮女數百人,百姓大悅。
  靈公夜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禮下公門式路馬,伯玉敬於事上,必不以闇昧廢禮。」公使人視之,果伯玉也。
 冬,十二月,中行氏之師於,獲籍秦高彊。又敗師及范氏之師于百泉〔此段原作「冬,十二月,晉敗鄭」,據左傳 定公十四年補。〕
 是歲,野人公孫彊好田弋,獲白雁而獻之,且言田弋之說,因訪政事。伯陽大悅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夢者之子乃亡去。〔此段原無,據史記 管蔡世家補。〕
〔此處原有外紀正文「初,吳子,墮,獲大骨。使使聘,執骨問於仲尼,對曰:『昔防風,(「防風」下原有「氏」字,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注引黃丕烈說刪。)其骨節專車。』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在汪芒氏,於長狄,今為大人焦僥民長三尺,(「民」原作「氏」,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注引段玉裁說改。)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七十九字,今刪之。〕
 孔子,過顏淵為僕,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人聞之,以為陽虎陽虎嘗暴人,人於是遂止孔子。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人其如予何?」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何敢死!」
  過,會公叔氏叛,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鬪而死。」甚疾。謂孔子曰:「苟毋適,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子貢曰:「盟可負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衛靈公孔子來,喜,郊迎。問曰:「可伐乎?」對曰:「可。」靈公曰:「吾大夫以為不可。今之所以待也,以伐之,無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
  靈公夫人南子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悅。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居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人。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歸〔以上四段原無,據史記 孔子世家論語 子罕雍也衛靈公補。〕
二十五年(丙午、紀元二O二三年)魯定公十五年、齊景公五十三年、晉定公十七年、秦惠公六年、楚昭王二十一年、宋景公二十二年、衛靈公四十年、陳閔公七年、蔡昭侯二十四年、曹伯陽七年、鄭聲公六年、燕平公十年、吳夫差元年、杞僖公十一年、越勾踐二年
 春,二月,胡子 歸。〔「以胡子豹歸」五字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十五年補。〕
 夏,五月,壬申,魯定公薨,子哀公 立。
 師于老丘〔此段原無,據左傳 定公十五年補。〕
 夏,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此段原無,據春秋經 定公十五年補。〕
 吳王 夫差。習戰射,常以報為志。
二十六年(丁未、紀元二O二四年)魯哀公元年、齊景公五十四年、晉定公十八年、秦惠公七年、楚昭王二十二年、宋景公二十三年、衛靈公四十一年、陳閔公八年、蔡昭侯二十五年、曹伯陽八年、鄭聲公七年、燕平公十一年、吳夫差二年、杞僖公十二年、越勾踐三年
 春,人男女以辨而出降。師乃還。於是乎請遷于〔此段原作「春,楚圍蔡」,據春秋經左傳 哀公元年補。〕
 越王 勾踐欲先,未發,往伐之。大夫南陽 范蠡 少伯曰:「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驕,不勞而矜其功,天時不作而先為人客,人事不起而創為之始,逆於天而不合於人。」王曰:「吾已斷之矣。」遂興師伐吳王 夫差亦興師,敗夫椒,遂入勾踐以餘兵五千人棲于之上。勾踐喟然嘆曰:「吾終於此乎?」大夫南郢 文種 少禽曰:「夏臺文王羑里,何遽不為福乎?」勾踐執其手而與之謀。又召范蠡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於此。」對曰:「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身與之市。」文種曰:「之與,唯天所授。天若棄,必許吾成。」越王諸稽郢行成於,曰:「勾踐申禍無良,重得罪於下執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令。勾踐請盟。敢使下臣盡辭,惟天王秉利度義焉!」又使文種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其下臣,不敢徹聲聞於天王,私於下執事曰:『師徒不足以辱君,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寶器畢從。』」不許。文種來而復往曰:「請委管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
  夫差告諸大夫曰:「孤有大志於,將許成。」伍子胥曰:「,仇讎敵戰之國也。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無及!」勾踐聞之,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文種止之曰:「太宰貪,可誘以利。」乃飾美女八人納之於曰:「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吳王曰:「古之伐國,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伍子胥曰:「非實中心好,又非懾畏吾兵甲之強也。大夫勇而善謀,將還玩吾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吳王曰:「大夫奚隆於足以為大虞乎?」乃許之成。三月,將盟,勾踐使諸稽郢辭曰:「君王甲兵之威,重於鬼神以自輕也?」吳王許之,荒成不盟。
  勾踐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力之不足,與大國執讎,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勾踐置膽於坐,坐臥則仰膽,飲食亦嘗膽。曰:「汝忘之恥耶?」乃苦身焦思,折節下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鍾鼓;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弔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勾踐曰:「為我守於國。」對曰:「四封之內,百姓之事,不如。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亦不如。」王曰:「諾。」令文種守於國,與范蠡宦士三百人入官於。親為夫差前馬。身為臣,妻為妾,奉四時之祭祀,入春秋之貢職,禮甚卑,辭甚服。
 夏,四月,邯鄲,圍 五鹿〔此段原無,據左傳 哀公元年補。〕
 秋,八月,修舊怨也。〔「修舊怨也」四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元年補。〕
 會于乾侯,救范氏師及師、鮮虞,取棘蒲〔此段原作「齊、衛、魯、鮮虞伐晉,取棘蒲」,據左傳 哀公元年補。〕
  子西嘆於朝,問之。子西曰:「闔廬能敗吾師。吾聞其嗣又甚焉。」對曰:「闔廬口不貪嘉味,耳不樂逸聲,目不淫色,身不懷安,是故得民以濟其志。今聞夫差好疲民力以成私好,縱過而翳諫,先自敗也,焉能敗人?子修以待將斃矣。」
 冬,十一月, 趙鞅朝歌〔此段原無,據左傳 哀公元年補。〕
二十七年(戊申、紀元二O二五年)魯哀公二年、齊景公五十五年、晉定公十九年、秦惠公八年、楚昭王二十三年、宋景公二十四年、衛靈公四十二年、陳閔公九年、蔡昭侯二十六年、曹伯陽九年、鄭聲公八年、燕平公十二年、吳夫差三年、杞僖公十三年、越勾踐四年
 春,二月, 季桓子叔孫武叔孟懿子率師賂以漷沂之田。癸巳,叔氏孟氏邾子盟于句繹〔此段原作「春,魯伐邾,邾賂以漷沂之田」,據春秋經 哀公二年補。〕
 衛侯遊于郊,令子南僕。子南靈公少子也。公怨太子出奔曰:「余無良子,將立汝。」不對。他日又謂之,對曰:「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圖之。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只辱。」〔此段原無,據左傳 哀公二年、史記 衛世家補。〕
  夏,四月,丙子,衛靈公薨,夫人命公子郢為太子,曰:「此君命也。」對曰:「若有命,必聞之。且亡人之子在,不敢當。」乃立太子蒯瞶之子,是為出公。六月,乙酉, 趙鞅陽虎蒯瞶不內,居〔此段原作「夏,衛靈公薨,立太子蒯瞶之子輙,是為出公。六月,乙酉,晉趙鞅納蒯瞶于戚」,據春秋經左傳 哀公二年、史記 衛世家趙世家補。〕
 秋,八月,人輸范氏粟, 子姚子般送之。士吉射逆之,考異曰:齊世家曰:「中行返其君於攻之急,來請粟。田乞欲為亂,樹黨於逆臣,說景公曰:中行數有德於,不可不救。』及使救而輸之粟。」田世家亦同。按左傳,輸之粟不及中行氏。又時叛,故助中行,非因陳乞當逆而然,兩世家同誤。〉趙簡子禦之,遇於陽虎曰:「吾車少,以兵車之旆與兵車先陣。自後隨而從之,彼見吾貌,必有懼心。於是乎會之,必大敗之。」從之。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而滅其君。寡君恃而保焉。今不道,棄君助臣,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志父無罪,考異曰:志父杜預注謂一名志父服虔韋昭注均謂趙鞅晉陽叛後改名志父始終稱「鞅」,唯十七年自稱曰志父,二十年,其子無卹亦曰「先臣志父」。曲禮下「君子已孤不更名」,改名之說不足信也。崔杼陳恒皆不更名,況趙鞅乎?〉君實圖之!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不設屬椑,素車樸馬,無入于兆,下卿之罰也。」
  甲戌,將戰,簡子上,望師眾,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皆獲,後得善終。群子勉之,死不在寇。」人擊簡子中肩,踣于車中,獲其蠭旗。蒯瞶救之以戈。師北。復伐之,師大,獲粟千車。趙孟喜曰:「可矣。」曰:「雖克氏猶在,憂未艾也。」〔以上二段原作「秋,八月,晉敗鄭」,據左傳 哀公二年補。〕
  泄庸納聘,而稍納師。師畢入,眾知之。蔡侯告大夫,殺公子駟以說,哭而遷墓。冬,十一月,州來〔此段原作「冬,吳遷蔡于州來」,據春秋經左傳 哀公二年補。原下有外紀正文「是歲燕簡公薨,子獻公立」十字,今刪之。詳見卷十四世系考異。〕
  趙簡子〔原下有外紀正文「曰:晉有竇鳴犢、舜華,魯有孔子,吾殺此三人,天下可圖也。乃」二十五字,此當是戰國時人所虛構,今刪之。〕鳴犢舜華而任之以政。〔原下有外紀正文「使人聘孔子」五字,今刪之。〕孔子將西簡子〔此句原作「孔子行」,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聞殺鳴犢舜華輿而還,為,曰:「道衰微,禮樂陵遲,文武既墜,吾將焉師。周遊天下,靡邦可依,鳥不識,珍寶梟鴟,眷然顧之,慘焉心悲。巾車命駕,將適都,黃河洋洋,攸攸之魚,臨津不濟,還轅息鄹。傷予道窮,哀彼無辜,翱翔于,復我舊廬,從吾所好,其樂只且。」遂返於
  他日,衛靈公問兵陣。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飛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行。〔此段原作「復行」,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以上二段原繫於周敬王二十八年,據梁濤 孔子行年考移至周敬王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己酉、紀元二O二六年)魯哀公三年、齊景公五十六年、晉定公二十年、秦惠公九年、楚昭王二十四年、宋景公二十五年、衛出公元年、陳閔公十年、蔡昭侯二十七年、曹伯陽十年、鄭聲公九年、燕平公十三年、吳夫差四年、杞僖公十四年、越勾踐五年
 春,
 孔子,與弟子禮大下。司馬桓魋之,欲孔子孔子微服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此段原作「如陳」,據史記 孔子世家補。此段原繫於周敬王二十八年末,據梁濤 孔子行年考移至此年春季。〕
 夏,五月,辛卯,〔「辛卯」二字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哀公三年補。〕司鐸火,火踰公宮,災。
  劉氏 范氏世為婚姻,萇弘劉文公趙鞅以為討。六月,癸卯,萇弘考異曰:韓非子說苑皆言叔向欲殺萇弘,乃讒之于劉氏而誅之。夫叔向之賢臣,安有是事,且此時叔向沒已久矣,故當以文為據。〉
 秋,七月, 季桓子病,輦而見城,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曰:「我即死,若必相;相,必召仲尼。」丙子,桓子卒,康子 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於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人召,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贛孔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云。冉求既去。〔此段原無,據春秋經左傳 哀公三年、史記 孔子世家補。〕
〔原下有外紀正文孔子常使宰予使昭王以安車象飾遺孔子宰予曰:夫子貴義尚德,清素好儉;仕而有祿,不以為積;不合則去,退無吝心;道行則樂其治,不行則樂其身。若夫觀目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弗視,遇之弗聽,無以此為也。』王曰:夫子何欲而可?』對曰:方今天下道寢息,其志欲興而行之。誠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則夫子雖徒步以朝,固猶為之,何必辱君之重貺乎?』王曰:今乃知孔子大矣。』」一百五十三字,引自孔叢子,文今刪之。〕
  公父文伯之母敬姜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康子往焉,門與之言,皆不踰閾。祭悼子康子與焉,胙不受,徹俎不宴,宗不具不繹,繹不盡飫則退。仲尼聞之,以為男女之禮。
  敬姜季氏康子在其朝,與之言,弗應,及寢門,弗應而入。康子入見,曰:「也罪乎?」對曰:「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家事於朝;寢門之內,婦人治其業焉。上下同之。夫外朝業君之官職焉,朝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康子問於敬姜曰:「願有聞於主。」對曰:「吾聞之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子夏聞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謂之不幸。婦學於舅姑者也。」
  敬姜欲室文伯,饗其宗老,賦之三章。師亥聞之曰:「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謀,不過宗人。今詩以合室,歌以詠之,度於法矣。」
  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之家而主猶績,懼干季孫之怨也,以為不能事主乎?」其母嘆曰:「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也?居,吾語汝。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而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也。〔「逸」原作「淫」,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王念孫說改。〕瘠土之民嚮義,勞也。自天子至于庶人,王后至于庶士以下之妻,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嗣也。」仲尼聞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婦不淫矣。」
  文伯敬叔酒,以露睹父為客。羞小,睹父怒,遂出。文伯之母怒曰:「吾聞之先子曰:『祭養尸,饗養上賓。』於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大夫辭而復之。
  公父文伯卒,其母朝哭穆伯,而莫哭文伯。戒其妾曰:「好內,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惡其以好聞。請無瘠色,無洵涕,無膺,〔「搯」原作「掐」,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注語改。〕無憂容,有降服,無加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室人有從死者二人,其母怒而不哭,曰:「於長者薄,而婦人厚也。」仲尼聞之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私,上下有章。女知莫若婦,男知莫若夫。欲明其子之令德,知也夫。」〔以上七段原在後文「秦惠公薨」段之後,今移至「季桓子卒」段之後。〕
 冬,十月,癸卯〔「冬十月癸卯」原作「是歲」,據春秋經 哀公三年改。〕秦惠公薨,子悼公立。考異曰:秦本紀年表秦記皆以惠公在位十年。按春秋 三年書「秦惠公卒」,魯哀三年當秦惠九年,則秦惠無十年明矣。〉
  趙鞅朝歌荀寅犯師而出。癸丑,奔邯鄲。十一月,趙鞅士皋夷〔此段原無,據左傳 哀公三年補。〕
二十九年(庚戌、紀元二O二七年)魯哀公四年、齊景公五十七年、晉定公二十一年、秦悼公元年、楚昭王二十五年、宋景公二十六年、衛出公二年、陳閔公十一年、蔡昭侯二十八年、曹伯陽十一年、鄭聲公十年、燕平公十四年、吳夫差五年、杞僖公十五年、越勾踐六年
 春,蔡昭侯將朝于。大夫恐其復遷。二月,庚戌,〔「二月庚戌」四字原無,據春秋經 哀公四年補。〕公孫翩射殺公,〔此句六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四年補。〕考異曰:蔡世家曰「大夫令賊昭侯,誅賊以解過。」〔「令賊利」以下十二字原為資治通鑑外紀卷八正文,今改為考異之文。〕,殺昭侯公孫翩也。孔子世家亦書之。世家誤,史記索隱以「利」為賊名,亦誤。〉昭侯成侯 立。
 夏,夷虎,謀北方。襲蠻氏蠻氏潰,蠻子 陰地與狄戎,以臨上雒。使謂地命大夫士蔑曰:「有盟,若將不廢,使送蠻子。不然,將通於少習以聽命。」士蔑請于趙孟趙孟曰:「晉國未寧,安能惡於?必速與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乘而執之,以畀師。致邑立宗,誘其遺民,盡俘以歸。〔此段原作「夏,楚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陰地」,據左傳 哀公四年補。〕
 秋,七月,范氏。庚午,圍五鹿。九月,趙鞅邯鄲冬,十一月,邯鄲降。荀寅鮮虞趙稷。十二月,逆之,遂墮,取逆畤陰人壺口鮮虞,納荀寅柏人〔此段原作「冬,十一月,齊伐晉,取邢、任、欒、鄗、逆畤、陰人、盂、壺口」,據左傳 哀公四年補。〕
 是歲,滕頃公薨,子隱公 虞母立。
 孔子有隼集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使人問於仲尼,對曰:「昔武王,分肅慎氏之矢。」使求之金櫝,果得之。〔此段原繫於周敬王二十八年,據梁濤 孔子行年考移至敬王二十九年,並補「孔子在陳」四字,改「湣公」為「閔公」。〕
 越王 勾踐三年,夫差遣之。勾踐之地,南至句無,北至禦兒,東至,西至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女子十七不嫁,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范蠡曰:「時將有反,事將有間,必知天地之恒制,乃有天下之成利。事無間,時無反,則撫民保教以須之。」
 計然南遊范蠡卑身師事之。計然,名,字文子葵丘 濮上人,其先晉國亡公子也,貌似不及人,博學無所不通。明陰陽曆數,尤善計算,不肯自顯於諸侯。其言曰:「知鬪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見矣。故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弊。以物相貿易。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財幣欲其行如流水。」推此類而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觀兵中國。
三十年(辛亥、紀元二O二八年)魯哀公五年、齊景公五十八年、晉定公二十二年、秦悼公二年、楚昭王二十六年、宋景公二十七年、衛出公三年、陳閔公十二年、蔡成侯元年、曹伯陽十二年、鄭聲公十一年、燕平公十五年、吳夫差六年、杞僖公十六年、越勾踐七年
 春, 范吉射中行寅柏人出奔將亡,召其祝,而欲加罪焉,曰:「犧牲不肥澤耶?齋戒不敬耶?使吾國亡,何也?」祝對曰:「先君中行穆子車十乘,〔「有」原作「皮」,據石光瑛 新序校釋注語改。〕惟憂德義之不足也。今主君有革車百乘,猶患不足。夫車飾則賦斂厚,〔「船」原作「舟」,據石光瑛 新序校釋注語改。〕而民怨謗,詛矣。君茍以為祝有益於國,則詛亦有損矣!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中行子大慚。
  中行寅過邑,從者曰:「此嗇夫,公之故人,奚不休舍,以待後車。」曰:「吾好音,此人遺我鳴琴;吾好珮,此人遺我玉環;是振我過。以求容於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於人也。」乃去之。果收後車二乘獻之君。
  趙簡子曰:「吾欲得中行氏之良臣。」史黯曰:「事君者,諫過而章善薦可而替否,〔此二句原作「諫過而薦可,章善而替否」,據國語 晉語九乙。〕獻能而進賢,擇材而薦之,朝夕誦善敗而納之。聽則進,否則退。今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使至於難,出在於外,又不能入。亡而棄之,何良之為?夫二子之良,將勤營其君,使立於外,死而後止,何曰以來?若來,非良臣也。」簡子曰:「善。吾言過矣。」
  簡子嘆曰:「雀雉黿鼉魚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竇犨曰:「君子哀無人,不哀無賄;哀無德,不哀無寵;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夫中行氏不恤庶難,欲擅晉國其子孫將耕於〔「今」原作「令」,據徐元誥 國語集解改。〕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子路問於孔子曰:「治國何如?」對曰:「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 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晉」原作「范」,據左松超 說苑集証金嘉錫說改。〕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已賤而讎之。怨讎並作,雖欲無亡,得乎?」
 趙簡子使尹鐸晉陽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必墮其壘培。吾若見之,是見吉射也。」尹鐸損其戶數,往而增之。〔以上原作「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曰:『必墮其壘培。吾若見之,是見寅與吉射也。』尹鐸往而增之」,據資治通鑑卷一引國語 晉語九補。〕簡子晉陽,見壘怒,曰:「必殺,昭余讎也。」郵無正曰:「吾子嗣位,有先主文子之典刑,景子之教訓,重之以師保,加之以父兄,子皆疏之,以及此難。夫尹鐸曰:『思樂而喜,思難而懼,委土可以為師保,吾何為不增?』若罰之,是罰善也。罰善以賞惡,臣何望矣?」簡子悅,曰:「微子,吾幾不為人矣!」以免難之賞賞尹鐸簡子謂其子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以上二十七字原無,據資治通鑑卷一引國語 晉語九補。〕
  初,尹鐸郵無正有怨,以其賞如無正,曰:「子免吾死,敢不歸祿。」辭曰:「吾為主圖,非為子也。」怨若怨焉。
  簡子田于史黯以犬待于門,曰:「欲試之茲囿。」簡子曰:「何為不告?」對曰:「君行臣不從,不順。主將適而麓不聞,臣敢煩當日。」簡子乃還。
  簡子之右少室,聞牛談有力,與之戲,弗勝,致右焉。簡子許之,使為宰,曰:「知賢而讓,可以訓矣。」
  簡子壯馳茲曰:「東方之士孰愈?」壯馳茲拜而賀。簡子曰:「何賀也?」對曰:「國家將興,君子自以為不足;其亡也,若有餘。今主任晉國之政,而問及小人,又求賢人,是以賀也。」
  劉恕曰:德義生於不足,驕怠出於滿假。自賢自伐,以行為足也。矜誇陵人,以功為足也。士則曰道業充矣,而善日。農則曰耕耘至矣,而田疇荒。工則曰伎巧高矣,而繩墨拙。商則曰財用盈矣,而資產匱。有生之害,莫大於足也。老子之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指名與貨,貨可足也,名不可止也。君子進德而未嘗足,小人志小而安乎止,獨善之言不可以訓。
 簡子中牟佛肸叛,置鼎於庭,曰:「與我者受邑,不從者烹。」田基曰:「義死不避斧鉞之誅,義窮不受軒冕之服。無義而生,不仁而富,不如有義而烹。」褰衣將就鼎,佛肸止之。簡子中牟,論有功者,以田基為始。曰:「一人舉而萬夫俛首,智者不為也。賞一人以慚萬夫,義者不取也。」負其母南徙於楚王高其義,以為司馬。
  簡子曰:〔「簡子」上原有外紀正文「趙簡子之臣尹綽、郄厥」九字,今刪之。〕不愛我,〔「鐸」原作「綽」,據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注引俞樾說改。下同。〕諫於顯;愛我,諫於隱。」曰:「愛君之醜,不愛君之過;愛君之過,不愛君之醜。不質君於眾,恐君之不變化也。」孔子曰:「君子哉!面諫不面譽,可謂至忠矣。」
 夏, 趙鞅
 齊景公四望而嘆曰:「先君桓公,車八百乘而伯諸侯,今我長轂千乘而功不及,得無管仲乎!」弦章曰:「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若在,車下之人,盡為管仲矣。」景公大慚。
  景公飲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謂弦章曰:「自吾失晏子,未嘗聞過,今射出質,而眾乃唱善。」弦章曰:「君好之,臣服之;君嗜之,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身黃,食蒼則身蒼,君其猶有諂人之言乎!」是時海人入魚,〔「是時」二字原無,據說苑 君道補。〕公以五十乘賜曰:「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今受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以干利也。」固辭不受。
 子貢問於孔子曰:「三君問政夫子,應之不同,然則政有異乎?」孔子曰:「齊景公奢乎臺榭,淫于苑囿,一旦而賜人百乘之家者三,故告之曰政在節用。葉都大而國小,民有離心,故告葉公曰附近而來遠。魯公有臣三人,內比周以惑其君,外鄣距賓客,以蔽其明,故告之曰政在諭臣。察此三者,可同哉!」
 齊景公夫人燕姬嫡子死。〔「夫人燕姬嫡子死」七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五年、史記 齊世家補。〕鬻姒〔「鬻姒」原作「芮姬,據左傳 哀公五年改。〕子荼考異曰:齊世家作「景公寵妾芮姬子荼」。按鬻姒之子荼嬖,則姓,非姓也,今從晏子 諫篇淳于人納女于景公,生孺子荼」,則淳于人納于景公之女即鬻姒也。〉少,母賤,無行,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恐其為嗣乃」五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五年、史記 齊世家補。〕景公老,惡言嗣事,愛母,欲立之,憚發之口,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國何憂於無君?」〔「乃謂諸大夫曰」以下十五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五年、史記 齊世家補。〕公病,命國夏高張為太子,逐群公子於。秋,公薨,立。冬,十月,群公子奔〔「衛及」二字原無,據左傳 哀公五年、史記 齊世家補。〕

沒有留言:

高句麗年號

 從好太王建元永樂開始,至寶藏王共10王,其中長壽王及安原王至少有3個年號,平原王至少有2個年號,因此保守估計高句麗最少使用15個以上的年號。 好太王,391-412在位 永樂391-412 22 長壽王,412-491在位 □□413-? 延壽451-? 建興472-? 文咨王...